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超90億市值限售股解禁,中科飛測“餵飽”了一衆投資人。其中,通過中科飛測D輪融資入股公司的華爲哈勃投資,更是僅用5000萬的投資,獲得了3.5億的浮盈,收益率高達700%。

中科飛測鉅額解禁,華爲成爲“大贏家”之一。

5月20日,中科飛測1.8億限售股解禁,佔公司總股本比例超過50%。而透視此次解禁涉及到的股東,可以發現這些股東中有不少都是創投基金,這或意味着解禁後中科飛測的股價將會相應承壓。

然而,從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來看,公司股價頗有韌性,截至5月21日收盤,中科飛測報收51.48元/股,漲幅爲4.13%。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科飛測的股價確實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但即便是以中科飛測的發行價來計算,此次解禁的股東們也將收穫超一倍的收益。其中,華爲哈勃投資更是僅用5000萬,便已獲得超3.5億的浮盈,賺的“盆滿鉢滿”。

除了哈勃投資外,中科飛測還備受衆多明星資本的青睞,這背後是頗具科研實力創始人帶來的“吸金”效應。

華爲哈勃投資浮盈700%

中科飛測價值約90億的股權迎來解禁,這也讓一衆創投資本等來了兌現浮盈時刻。

根據中科飛測公告,公司5月20日有1.80億股首發限售股上市流通,佔總股本比例的56.16%,是解禁前流通盤的2.79倍,以上市公司5月19日收盤價49.8元/股計算,解禁市值約9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飛測是一家國內領先的高端半導體質量控制設備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於檢測和量測兩大類集成電路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無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系列、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系列、三維形貌量測設備系列、薄膜膜厚量測設備系列等產品,已應用於國內28nm及以上製程的集成電路製造產線。

事實上,開年以來,中科飛測的股價整體呈震盪下行,公司股價年內下跌超30%。但即便根據5月19日中科飛測49.8元/股的收盤價計算,較23.60元/股發行價,仍有超過一倍的漲幅。這意味着,此次中科飛測解禁的股東們收益率最低超過110%,浮盈至少46.5億元。

數據顯示,此次解禁共涉及26位股東,其中既包括首發原股東,也包括戰略配售股東。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華爲哈勃投資持有的7927072股,約佔中科飛測總股本2.4772%的股份也在此次解禁重,根據哈勃投資的投入計算,浮盈約3.5億,收益率高達700%。

據悉,哈勃投資爲華爲旗下投資公司,主要從事創業投資業務,投資領域爲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EDA工具、芯片設計、激光設備、半導體核心材料等多個領域。

哈勃投資是通過中科飛測的D輪融資進入公司的。根據中科飛測披露的信息,2020年7月3日召開股東會並作出決議,同意將公司的註冊資本9181.2190萬元增加爲9509.1197萬元,新增註冊資本全部由哈勃投資認購。

同日,哈勃投資與公司及其股東、實際控制人就哈勃投資增資事宜簽署了《增資合同書》,約定哈勃投資出資5000萬元認購飛測有限327.9007萬元新增註冊資本,餘下4672.0993萬元計入資本公積。2020年9月,飛測有限就本次增資完成工商變更。

按中科飛測最新收盤價51.48元/股計算,哈勃投資所持公司股份的市值約爲4.08億,浮盈約3.58億。

值得一提的是,哈勃投資參與的這輪融資的認購價,參考了深創投等股東的入股價。據悉,2020年4月,哈勃投資開始與發行人就投資事宜進行接洽並進入實質談判階段,雙方協商以2019年12月深創投等股東入股發行人的投後約11.2億元的估值作爲參考,並考慮發行人業績增長預期等因素,最終確定投前估值約爲14億元。

事實上,除了哈勃投資,中科飛測的背後還有着衆多明星資本的加持。

星光熠熠的資方

不難發現,此次中科飛測的解禁股東名單中不乏明星資本。

數據顯示,國投基金持有上市公司約3647萬股股份,約佔總股本的11.4%;芯動能持有公司約1538萬股股份,約佔總股本的4.8%;深創投則持有約979萬股公司股份,約佔總股本的3.1%。

其中,芯動能早在公司2017年的B輪融資便進入到了中科飛測;深創投則是從C輪融資開始進入公司的。

值得一提的是,深創投(CS)曾二度增資中科飛測。具體來看,2019年12月和2020年9月,深創投通過中科飛測的兩次增資分別以13.12元/註冊資本、21.03元/註冊資本價格入股。

深創投的投資原因均爲看好發行人的發展和上市前景而決定投資入股發行人,可見其對中科飛測的青睞。

此外,韋爾股份實控人虞仁榮擁有的約115萬股中科飛測股份也在此次解禁。中科飛測招股書披露,虞仁榮於2020年9月,以21.03元/股的價格參與了中科飛測第十次增資。根據解禁名單的數據,解禁前虞仁榮持有中科飛測約115萬股股份。

虞仁榮曾向相關媒體表示:“中科飛測則是通過朋友介紹,他做投資決策還是很快的,都沒有拖泥帶水。”

事實上,作爲半導體相關賽道上的企業,中科飛測能獲得衆多資方的支持,離不開其自帶的科研“基因”。

2014年12月,蘇州翌流明、嶺南晟業及中科院微電子所共同出資設立飛測有限,這便是中科飛測的前身。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微電子所是以4項專利協議作價480萬元的,公司合計註冊資本3000萬元。

在這一背景下,加之所處賽道的特殊性,公司對科研的投入一直頗大。2023年,中科飛測實現營業收入8.91億元,同比增長74.95%。其中,2023年研發投入2.2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25.62%,研發投入金額較2022年同期增長10.93%。

招股書顯示,上市前的2020至2022年,中科飛測的研發投入合計約爲3.4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31.33%。

在中科飛測大力投研下,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在中芯國際、士蘭集科、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國內主流集成電路製造產線,打破了相關領域外企的壟斷局面。

2023年,中科飛測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1072.3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0.32億元,同比扭虧爲盈,這也讓上市公司成功“摘U”。

中科院走出的創始人

中科飛測的科研“基因”離不開公司實控人陳魯、哈承姝夫婦。

1992年,年僅15歲的陳魯便考進了中科院少年班攻讀物理學專業,1997年,陳魯選擇前往美國布朗大學進修,並在2003年取得了光學物理博士。

此後,陳魯便開始深耕半導體領域,並遇到了現在的妻子哈承姝。據悉,她曾在耶魯大學讀國際和發展經濟學專業,獲得碩士研究生學位後,又拿下美國華盛頓大學職業法律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學位。

在此期間,陳魯先後任職美國的半導體設備、軟件供應商Rudolph Technologies公司和設備檢測商科磊半導體,這也爲其日後創立中科飛測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2010年3月,陳魯回國成爲了中科院博士生導師,並在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微電子設備技術研究室(八室)工作,主攻光學儀器設備領域。2014年,陳魯以中科院微電子所打造的班底成立了中科飛測。

此外,中科飛測的兩位80後首席科學家黃有爲、楊樂均同樣出自中科院微電子所。

目前,陳魯、哈承姝夫婦合計控制中科飛測22.9%的股份。具體來看,蘇州翌流明持有中科飛測11.81%的股份,陳魯、哈承姝夫婦則持有蘇州翌流明100%股份;通過小納光間接持有中科飛測5.89%股份的控制權;此外,哈承姝直接持有中科飛測5.20%的股份。

對於目前的中科飛測來說,如何在自身所處賽道繼續深耕或爲公司的戰略重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