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賀林平

學校食堂不得使用轉基因食用油、棕櫚油及含棕櫚油成分的調和油;使用健康烹飪方式,每週使用冷凍、油炸食品不超過1次;學校食堂由社會化經營逐步轉向政府代營或學校自營……

近日,珠海市香洲區教育局、香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香洲區衛生健康局聯合出臺《關於全面提升香洲區公辦學校食堂服務質量的十項措施》(以下簡稱《措施》),進一步推進學校食堂規範化建設,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嚴控食材:規定採購成本佔比

在強化食材品質保障方面,《措施》要求,採取集中定點採購。米、面、粉、油和輔料等食材應選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且爲轄區內大型商超中的常見品牌。其中,大米不低於每斤5元,油不低於每斤10元,麪粉類不低於每斤4元,麪條類不低於每斤7元,粉條類不低於每斤6元,價格以大型商超的同期零售價爲基準。同時,健全食材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嚴把食材採購質量關,並做好食材價格監測。

《措施》明確,食材採購成本不得低於伙食費總收入的60%,人員工資、水電氣費等耗品、營業稅費及其他成本不高於35%,利潤佔比不得超過5%。

確保健康:配備專業營養師

在膳食營養健康管理方面,《措施》要求配備專業營養師和食品安全管理員,確保學生飲食健康;衛生健康部門指導學校對校醫、後勤及餐飲相關人員開展營養健康知識培訓。

同時,嚴格按照中小學學生膳食營養相關指導意見,使用健康烹飪方式,每週使用冷凍、油炸食品不超過1次;學校食堂不得使用轉基因食用油、棕櫚油及含棕櫚油成分的調和油等不利於學生營養健康的食材。

改善硬件:升級老舊學校食堂

《措施》要求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對新建學校食堂進行統籌規劃,同時升級老舊學校食堂,改善整體環境。強化食堂公益屬性,通過引入社會力量承包經營的,堅持保本微利原則,合理收取餐費、嚴格控制開支範圍。

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包括公開學校用餐信息、食品安全信息、食品進貨來源、供餐單位等情況,同時公示大宗食材採購情況、帶量食譜、教職工伙食費與學生伙食費、每月食堂伙食收支情況,接受師生、家長和社會各方監督。同時,強化校領導陪餐制度,每餐必有校領導與學生同餐,並定期邀請家長代表到校與學生同餐,檢查用餐環境及食品質量。

規範學校食堂財務管理,教職工伙食費與學生伙食費分別獨立覈算。推進食堂管理信息化,打造學校食堂信息智慧化管理平臺,構建學校食堂長效監管機制,有效防範食品安全風險,繼續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竈”工程,接受家長和社會監督。

加強監管:適時調整學校食堂經營模式

明確行業主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衛生監督部門及學校的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和管理。

此外,每學期最少一次對供餐公司進行滿意度和綜合服務質量考覈,落實食堂供餐公司退出機制,嚴厲查處轉包、分包行爲。

值得注意的是,《措施》提出,學校食堂由社會化經營逐步轉向政府代營或學校自營,全面提升學校食堂供餐水平。

對此,不少學生家長對《措施》的出臺表示歡迎,認爲“將進一步推進學校食堂規範化建設,提升服務質量,更好保障孩子‘舌尖上的安全’,讓廣大家長更放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