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5月21日電(郭天奇)去年夏天,杭州的一款特殊飲品——浙江省中醫院的烏梅湯火出了圈,作爲中藥代茶飲,其憑藉物美價廉、口感清爽等優點受到年輕人追捧,高峯時期“一貼難求”。5月21日,該院的烏梅湯2.0版本上線,12小時內已配出24萬餘貼。面對這款中藥代茶飲“頂流”的再度爆火,專家呼籲民衆在保持中醫藥養生保健熱情的同時,也要保持理性,按需購買、適度服用。

圖爲浙江省中醫院的烏梅湯2.0版本烏梅荷葉飲。浙江省中醫院供圖

據悉,烏梅湯出自明代著名醫家方賢著的《奇效良方》,有生津止渴、行氣開胃之功效,去年的烏梅湯藥方中包含烏梅10g、山楂5、陳皮6g、甘草5g,今年則在保留原方的烏梅、甘草、山楂外,增加荷葉和丹蔘等藥材,升級爲烏梅荷葉飲。

“杭州的夏季很長,烏梅、甘草兩味藥合用能起到酸甘化陰的作用,生津補液、滋陰補血,最適合夏季這樣易出汗、傷津之時飲用,山楂則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烏梅湯2.0版制方人、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中醫師夏永良介紹,“新加入的荷葉能去脂、丹蔘能活血,可改善夏季溼熱造成的痰溼痰淤,具有化痰降濁,活血化瘀的功效。”

如此看來,烏梅湯2.0版除了有解暑化溼的功效,還有降脂減肥的作用,滿足了許多民衆夏日減重的需求,尤其適合高脂血症和肥胖人羣,因此其再度爆火也在意料之中。

浙江省中醫院互聯網醫院相關負責人葉文怡表示,烏梅湯2.0版主要下單人羣爲20至35歲的年輕人,佔比超過80%,由於民衆搶購過於熱情,該院的互聯網醫院系統一度癱瘓。對此,浙江省中醫院副院長、浙江省名中醫林勝友表示,烏梅湯雖爆火,但並非任何人都適合飲用,要選擇符合自己體質的茶飲。

實際上,隨着民衆健康意識增強,中醫藥在近年來愈發受到認可和歡迎,中醫藥文化也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推崇,多款中藥代茶飲爆火就是典型例子。而在今年3月,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劉清泉發出呼籲,年輕人應該注重養生,但不建議過多喝一些中藥代茶飲。

圖爲烏梅湯2.0版制方人、浙江省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中醫師夏永良。浙江省中醫院供圖

專家出面爲中藥代茶飲的熱潮“降火”,實際上也是在提醒民衆在服用茶飲時秉持合適和適度的原則。以烏梅湯爲例,該方有通便功效,可能會造成腹瀉,因此脾胃虛寒的人不建議飲用。此外,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兒童、婦女、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也需要專業的用藥指導。

“代茶飲是藥食同源的一種體現,和現代年輕人愛喝的奶茶、碳酸飲料相比,飲用合適的中藥代茶飲是有益的,但既然是藥就有其偏性,因此在中藥代茶飲的選擇上要注意適合自己體質,另外代茶飲也不能夠完全取代藥物,不能擅自停藥。”夏永良說。

值得一提的是,依託互聯網醫院,浙江省中醫院讓患者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更個性化的醫療服務。目前,用戶在互聯網醫院下單購買烏梅湯時,系統會提示其填寫一個問卷,其中包含夏季是否容易多汗口渴、是否有胃潰瘍或慢性疾病等問題,如該用戶的體質不適合服用烏梅湯,系統會建議其勿購買此款茶飲。

“中藥代茶飲適合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但還不到服藥程度的人飲用。”夏永良表示,“在此階段,飲用適宜的中藥代茶飲做些改善,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一款代茶飲不建議四季都飲用,根據時令、功效選擇適合自己的代茶飲纔是關鍵。”(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