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近年來,上海科技企業信貸規模穩步擴大,去年底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突破萬億元大關,截至一季度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更是同比增長36%

財聯社記者今日從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獲悉,近日,該局印發《關於做好上海銀行業科技支行梯度培育 提升科技金融專業能力工作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科技支行建設目標,利用五年左右時間培育超百家科技支行。

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培育科技支行,意在打造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同時提升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打造出更多新質生產力與高科技創新企業,進一步支持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五年培育超百家科技支行 長期低於60分的支行將被“勸退”

《通知》自5月21日起執行,原上海銀保監局發佈的科技支行相關管理要求同時廢止。此次《通知》的重點是深化科技金融專業化發展,由監管部門認定並持有金融許可證的科技支行和銀行機構自主確定的科技特色支行(含輕型網點)兩個層次組成。

未來,銀行可自主內部確定科技特色支行,並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申請納入科技支行管理體系。

對於未來上海轄內科技支行的培育目標,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希望利用五年左右時間,通過培育、新設和改造,建設30家監管部門認定並持有金融許可證的科技支行、90家銀行機構自主確定的科技特色支行,以科技支行爲核心的科技金融專營體系取得明顯突破,科技信貸餘額、佔比、客戶數逐年增加。

“培育科技支行,意在打造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同時提升資本市場核心競爭力,打造出更多新質生產力與高科技創新企業,提升資本市場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與話語權。”獨立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此舉有望幫助孵化更多擁有核心技術與高科技的公司。

對於銀行而言,科技支行納入統一管理後,應開展專業化經營、特色化發展、體系化運作、品牌化管理。比如,科技支行應配備專業科技金融團隊,覆蓋客戶服務、營銷推動、行業研究、風險管理、後臺支撐等業務領域,逐步實現專人專崗,打造“懂業務、通技術”的科技金融業務專業化團隊。

此外,《通知》還對相關配套機制作出規定,包括完善考覈激勵、實施差異化監管、完善後督機制、重大情況及時報告等,包括建立持續管理機制,指出科技支行每5年爲一個考覈週期,其中對於新設科技支行給予3年保護期,對於五年內三年分數低於60分且無明顯改善的科技支行,還將施行“勸退機制”。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科技支行是銀行機構深入探索並發展科技金融的重要觸點,上海監管局設立的培育梯度體系使得目標落地的路徑更加清晰明確,也讓金融機構找到抓手。

“此次培育體系實施差異化監管和多元化監督,對於形成有特色的科技支行很有幫助,也給銀行提供了差異化的探索路徑。監管建立科技支行持續管理機制,持續觀察特色支行的建立效果,對於銀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能力和持續產品服務創新,可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加大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

就在日前,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還召集轄內部分銀行保險機構召開金融支持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其中也指出要依託臨港新片區科技金融創新試驗基地、科技保險創新引領區,做精科技信貸和保險產品,按照科技支行梯度培育計劃,做強科技專營機構。

據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介紹,近年來,上海科技企業信貸規模穩步擴大,去年底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突破萬億元大關,不斷以金融活水賦能科創中心建設。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36%;貸款戶數3.32萬戶,同比增長46%。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3039.08億元,同比增長45%。高新技術企業貸款餘額6633.36億元,同比增長21%。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餘額144.27億元,同比增長90%。

曾剛指出,在目前的科技金融服務上面,銀行還面臨着對科技行業認知不足、存在信息差等瓶頸,銀行機構如何突破現有的產品侷限是有待破解的地方。“一個方式是通過與投資機構、國家科技部門等相關單位的聯動合作來擴大服務範圍,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數據共享等方式,提升對於科技企業的評估精確性。另一方面也要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充分發揮數字金融的能力,綜合提升對科技企業的服務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