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寧5月21日電(記者 楊陳)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展東21日介紹,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海洋牧場、藍色糧倉建設,漁業產能不斷提升。2023年,全區水產品總產量377萬噸,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在這過程中當地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拓展養殖空間,推廣生態健康養殖,設施漁業發展卓有成效。

圖爲新聞發佈會現場。楊陳 攝

當天,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南寧舉行廣西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潘展東在會上介紹上述情況。

海洋漁業是廣西的海洋傳統優勢產業。廣西北部灣海域氣候適宜、光照充足,適宜開展水產養殖的時間長,水質優良,養殖水產品品質高,海洋漁業資源豐富。近年來,廣西加快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推廣重力式深水網箱養殖、深遠海智能化大型設施化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據悉,設施漁業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化、標準化管理的現代漁業生產方式。上述方式通過設施建設和技術手段,提高養殖空間和水資源等利用效率;能夠有效地控制水溫、水質等環境因素,減少外界干擾,爲水產養殖品種提供人工控制的最佳生長環境,從而實現水產品的高產、高效、優質,保障水產品的品質;同時藉助現代物聯網先進技術,實現疾病監測、精準投餵等智能化管理,獲得較好效益。

目前,廣西設施漁業主要類型有陸基循環水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工程化循環水(跑道式)養殖、拱棚小池塘養殖、重力式深水網箱、浮筏貝類養殖等。其中,廣西已累計建成陸基循環水養殖圓池2.13萬個、規模排全國第一,桁架類大型養殖平臺實現“零”的突破,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標準箱4190口。

潘展東介紹,爲加快發展現代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糧倉,下一步廣西將優化拓展海洋漁業發展空間,持續推進海水種業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着力打造北部灣沿海漁港羣,加強漁業資源管護。

具體而言,廣西將推進陸基集約化循環水養殖設施建設和裝備智能化升級。建設一批集高效水處理技術工藝,智能化精準作業設備,物聯網系統於一體的循環水養殖示範基地,實現高水平集約化養殖。

與此同時,廣西將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以水深適宜、水質良好的北部灣海域爲重點,支持發展重力式深水網箱、桁架類網箱大型平臺建設,鼓勵發展養殖工船、海洋浮島。

此外,廣西將加快傳統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集成應用池塘養殖多功能智能化設備、生態養殖管理系統及裝備技術,提高養殖效率。廣西還將發展智慧漁業,加快養殖池塘、工廠化循環水、深水網箱等養殖模式的數字化改造,推進捕撈信息化和組織化,聯通“空、陸、人”強海、空、天、地一體化立體監測預警和信息服務分析系統開發應用。(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