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窦皓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当天,“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报告”发布,径山茶品牌价值达到35.69亿元,比2023年的31.65亿元,高出4.04亿元。在获评的131个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径山茶的单位销量品牌收益位居前5,品牌资源力位居前10。

源于唐、兴于宋的径山茶已走过千年历史。这片“金叶子”是抓住了哪些核心环节,使得成色越来越足?

从区级层面看,余杭有专门的径山茶发展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两位主要领导出任“双组长”,并下设“茶办”,专门成立国有径山茶公司,区财政每年拨付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空前。

多年来,余杭致力于挖掘径山茶文化,在当地政府、专家学者和禅茶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被誉为“日本茶道之源”的径山茶宴得以恢复。2022年,“径山茶宴”入选人类非遗。

文化的加持,让“老茶”焕发新生。每年春茶季,来自全国各地的茶专家、茶商、茶馆业主,以及茶文化爱好者,齐聚径山之巅,体验禅茶文化之旅。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谢茶退堂等十多道仪式和程序,一场沉浸式的“径山茶宴”表演,让人感受“一品茶宴,回味千年”的时光穿越。

去年,余杭总共举办和参与了30多场重大茶事活动,进京邀品鉴、网上云茶会、走进亚运会、亮相故宫博物院,打造径山茶文化公园项目等,推动径山茶文化传承与创新,极大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擦亮文化“金名片”的同时,余杭开启了茶行业人才的“多元化”引培。提供农业专项津贴、“定人、定课、定补”的培训项目、“土专家”师傅带徒弟……全区87家涉茶企业中,30至40岁青年人挑大梁的占比已超七成。

年轻的接班人带来了全新理念与“玩法”:他们有的开拓新兴消费渠道,直播带货、社群营销;有的开办茶主题餐厅、民宿、工作室,进行产业延伸;还有的开发与茶相关的研学活动、培训课程、体验空间等,多路径挖掘产业新价值,为共富注入新动能。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产业,径山茶不仅重视文化赋能,更重视创新演绎。目前,余杭已形成以径山毛峰绿茶为龙头,径山红茶、蒸青茶、径山抹茶及各类茶衍生产品共同发展的茶产品格局,通过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结合现代科技和数智运用,多场景多手段展现无穷魅力。

从品牌化、数字化、规模化、品质化、融合化的“五化”出发,从品牌升维、市场拓展、品质升级、科技人才、产业融合、文化挖掘等十个方面强化,余杭着实打出了一套茶产业振兴的“组合拳”,真正让茶产业成为余杭的绿色富民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