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1日電(中新財經 宮宏宇)“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國式現代金融體制,保持貨幣信貸供應適度有效,促進融資結構合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做好金融服務的五篇大文章。”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首屆深圳金融論壇上指出。

本次論壇聚焦“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與會嘉賓圍繞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主旨演講中表示,提升金融業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能力,一是要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對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二是要客觀認識金融業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薄弱環節。三是要加快金融強國建設,努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逐步建立結構合理、分工協作的金融市場體系,提升創新能力,釋放市場活力。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吳曉求提到,一方面,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具備強大的、有競爭力、有創新能力的實體經濟基礎,爲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有成長性的資產;另一方面,建設金融強國,必須抓好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這三個關鍵環節。

“具體來看,第一,市場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基本前提;第二,法治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基石;第三,國際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吳曉求說。

“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現場。供圖

在論壇舉行的平行論壇六“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發展”上,多位專家還針對數字金融這一細分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黨委書記孫華玲表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圍繞高質量發展做好五篇大文章,不斷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徽商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洪偉提到,數字金融作爲新金融形態,正深刻改變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徽商銀行首席信息官王勇認爲,從技術方面理解,數字金融主要體現在資源運用、技術運用和展業模式三個層面。首先,數據在銀行是非常重要的資產,如何把數據資源應用好是未來的重要方向;其次,金融體系對金融科技的深度應用,是數字金融由數據向實際轉化落地的重要技術基礎和媒介;最後,客戶服務模式及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也是銀行、金融行業、金融IT人員的主要工作方向。要做好數字金融工作將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提升金融風險的防範和管理能力。

據瞭解,當天,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依託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社會需求,服務學科建設”爲原則,致力於打造立足深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球的金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創新高地,爲全球金融學科發展貢獻“中國樣本”與“中國方案”。(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