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房地產項目融資“白名單”(以下簡稱“白名單”)正式推行已有4個月,相較年初,各地近期在“白名單”落地方面有所加速。但目前在落地過程中,各地普遍都以先提供授信爲主,授信額度與實際的貸款發放額度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或記者)觀察,從多地成功拿到融資金額的樓盤項目主體來看,主要涉及央國企、本地中小民營房企以及少數出險房企。而對於實際獲取貸款項目及融資支持方式等,絕大部分地方未有明確披露。

“我們報了不少‘白名單’項目,基本也都入圍了,但目前實際落地的較少,很多項目都還在走流程當中。”一家大型出險房企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年初至今,他們公司目前已有超過60個項目入圍“白名單”,但落地情況仍然不理想,只有零星幾個項目。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部分出險房企項目在入圍多地“白名單”項目後,目前仍未有項目貸款落地。

授信與落地差距較大,還有城市未公佈“白名單”項目

5月份以來,海南、湖南、湖北等多地第二批“白名單”項目加速報送。從“白名單”落地較早的廣東來看,截至4月2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轄內(不含深圳)銀行機構已爲兩批次“白名單”的245個項目提供授信約737億元,已發放184億元。項目數和授信規模均居各省區前列。

截至4月底,長沙全市完成兩批共計54個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報送,總融資規模達178.83億元;累計獲得新增融資授信項目25個,授信額度78.11億元。不過,長沙暫未披露實際的發放貸款情況。

截至4月末,工商銀行鄭州分行累計審批19個“白名單”項目,授信金額78.1億元,已支持金額8.68億元。中原銀行鄭州地區“白名單”項目中已授信12個項目,授信金額39.19億元,投放7個項目,總金額12.66億元。

整體來看,各地“白名單”項目絕大多數是先落地授信額度,再逐步發放貸款。一位西部地區的國有銀行人士告訴每經記者,融資貸款的審批和發放涉及銀行審批部、授信部等多個部門,一般授信審批的環節比較長,在授信審批通過後就可以按實際情況放款,而銀行內部對貸款覈准發放都有相應的條件和要求。貸款發放的時間短則幾天、多則幾個月,具體時間是與不同銀行放款節奏與要求、不同地區政策指導等因素相關的。

比如在3月底,海南省臨高農商銀行爲本地一個商品化安置房項目授信2億元,併成功發放首筆融資貸款4100萬元。從篩選確定給予融資支持“白名單”項目到發放貸款只用了15個工作日。

當下,不少市縣都成立了房地產融資協調專班,搭建政、銀、企融資協調平臺,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建立授信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還有深圳、珠海等部分城市暫未公佈“白名單”項目。一位華南房企人士告訴每經記者,他們在今年初就申報了幾個位於深圳的項目進“入白名單”,但目前深圳還未公佈具體進展。

已有停工項目獲融資,部分出險房企項目仍然“掛零”

在5月1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表示,對於不同所有制房企的“白名單”項目一視同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可以採取新增貸款、存量貸款展期,以及發放併購貸款等多種方式予以融資支持。貸款金額要與項目建設週期匹配,要覆蓋項目建成交付的資金缺口,推動項目竣工交付,切實保障購房人的合法權益。符合條件與標準的納入“白名單”,不符合條件與標準的要實施整改,推動問題解決,形成閉環管理機制。

記者瞭解到,在今年4月,碧桂園被佛山納入“白名單”的5個項目中已有2個項目共獲得融資1.11億元。其中一個項目爲ICC碧桂園三龍匯,該項目的首筆新增貸款已到賬。自去年以來,該項目已停工數月,在獲得“白名單”融資貸款後,終於在今年4月底實現復工。

旭輝集團方面向每經記者表示,截至4月22日,其在全國已有68個項目入圍“白名單”,其中19個項目通過調整還款節點、降低利息、置換現有融資及新增融資等方式,從中行、建行、交行、中信、平安、民生、光大、興業、恆豐、華夏等銀行獲得了融資支持。近日,位於蕪湖的鎏金印象項目獲批新增融資1.5億元,並根據建設進度完成部分放款。

“自1月份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啓動以來,公司迅速響應政策號召,積極申報,持續溝通各級相關部門。‘白名單’對於旭輝而言,除了讓部分項目層面資金壓力得到緩解,助力保交付外,對於項目的日常銷售、金融機構降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幫助。新增融資落地有利於推動項目的經營節奏,通過增加新開工,帶來更多可售貨值,促進項目公司的健康運行。公司將繼續以協調機制爲牽引,做好全年交付和經營工作。”

金科股份方面則透露,自住建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出臺推進房地產融資白名單機制以來,金科股份積極申報、爭取金融機構支持,截至目前,公司在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3個項目入圍“白名單”,多個項目已取得放款,有效緩解了項目層面的短期資金流動性壓力,有利於保障公司完成保交樓義務。

一家有超過40個項目入圍各地“白名單”的房企相關人士告訴每經記者,他們只有零星幾個項目實現“白名單”落地,目前感覺“白名單”整體效果較爲一般,因爲項目新增的融資也不多,主要是對存量貸款的調整,比如利率、還款時間等,與公司的預期有一定差距。

另外有兩家出險房企人士則向每經記者表示,他們公司旗下也有數十個項目入圍各地“白名單”,但至今未有落地的消息。“我們一直在積極主動申報‘白名單’,最近一直在提‘應貸盡貸’,有項目進展在加快,希望能儘快有好消息。”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基於對未來風險的擔憂,“白名單”的條件和門檻比較高,住建部門報的項目,部分沒有得到金融管理部門的認可,可能是產權有瑕疵、債權債務關係有疑問、資金無法做到封閉運轉,或者銷售方案不足以支撐未來還款等原因。此外,有的是規劃報建流程上的問題,有的是市場前景不佳的問題,有的是雙方認知的問題,還有的是報送材料的問題。

因此,李宇嘉建議要強化“推送—反饋”的工作閉環,助力“投放—使用—償還”的閉環,加強住建和金融管理部門的聯動、雙向奔赴,建立二者時間的信任關係,向符合“白名單”要求的標準去靠攏,缺什麼就補什麼,最終儘可能地讓更多項目成爲“白名單”項目,這樣風險也就化解了。當然,還是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風險項目還是要靠風險處置,甚至出清來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