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5月21日,《新聞聯播》報道了我國多項經濟政策發揮積極效應、製造業轉型升級、5G網絡建設成效顯著、港珠澳大橋刷新口岸開通以來破千萬最快紀錄……各領域的新進展新收穫紮實鞏固經濟恢復向好勢頭,爲全年爭取最好結果夯實基礎。

多項經濟政策發揮積極效應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最新數據顯示,1—4月份,國家共審批覈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0個,總投資3207億元,主要集中在高技術、水利等行業。前四個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0%,11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10%。

今年以來,中央投資加大對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27個省市出臺製造業貸款貼息、以舊換新補貼、消費券等支持政策,生產企業、電商平臺投入資金和補貼超過250億元,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持續釋放。下一步,國家將落實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培育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等新增長點,加快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

1—4月我國5G用戶、流量佔比均過半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今年1―4月,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2.5%,呈現平穩增長態勢。其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務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2.7個百分點。

截至4月末,我國5G網絡建設成效顯著,共建成開通5G基站數374.8萬個,佔移動基站總數的31.7%。目前,每萬人5G基站數達26.6個,超前完成了信息通信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目標。目前,我國電信運營商共發展5G移動電話用戶8.89億戶,佔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的50.6%。1―4月, 5G用戶接入流量佔比達55.4%。

前4月我國服務外包新增從業人員超30萬人

商務部5月2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7814.3億元人民幣,執行額520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4%和12.9%,新增從業人員30.1萬人。截至2024年4月底,我國服務外包累計吸納從業人員1617.2萬人。

農機市場銷售火熱 農產品加工市場日漸活躍

眼下,距離全國小麥大面積開鐮還有不到一週的時間,記者走訪了主產區的農機和農產品加工市場,發現今年的夏糧生產有了新的變化。

隨着大規模小麥機收臨近,農機市場迎來了聯合收割機的銷售高峯。在山東濰坊這家全國最大的小麥聯合收割機生產企業,來自各地的300多名農機手正在挑選農機。

今年我國實施新一輪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其中加大了高性能農機具的補貼比例,實施優機優補。因此,這些農機手不約而同都選擇了新型大喂入量的高性能聯合收割機,現場提走近200臺。這種新型聯合收割機效率更高,3分鐘以內就能收完一畝小麥。在這家企業裏,像這樣的高性能聯合收割機今年銷售佔比達到了95%。

農機市場銷售火熱的同時,農產品加工市場也開始日漸活躍。河南小麥面積佔全國小麥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漯河是河南重要的小麥加工集聚地之一,今年這裏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比去年增加了40家。在河南漯河的這家麪粉加工企業,工人們正在清理糧倉、準備專用運輸車。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感受到今年最大的變化是優質小麥的計劃收儲量多了,往年是1.8萬噸,今年有望超過4萬噸。

爲了精準對接生產需求,當地打造了7個小麥全產業鏈聯合體,將食品生產企業的個性化麪粉訂單需求與合作社的小麥種植進行對接。今年,通過全產業鏈的帶動,當地優質專用小麥面積達126.89萬畝,佔比居河南全省第一。而在河南全省,今年優質小麥面積達到1700萬畝。

港珠澳大橋今年出入境客流超過1000萬人次

記者從港珠澳大橋邊檢站了解到,截至5月21日上午9時40分,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27.7%,較2023年提前4個月實現客流破千萬人次目標,刷新口岸開通以來破千萬最快紀錄。

據瞭解,隨着港澳與內地“雙向奔赴”熱潮持續,疊加“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經珠港飛”等多項通關利好政策影響,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客流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快捷的出行方式和高效的通關環境,口岸出現了“週末熱”“節假熱”,今年以來口岸客流車流4次刷新紀錄,單日最高客流超14.4萬人次,單日最高車流超1.95萬輛次,兩項數據均創口岸歷史新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