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東佛山市順德區雖自古水資源發達,孕育出豐饒的桑基魚塘,但近年來伴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也面臨着粗放型污水排放與城市用水的持續增長導致水環境惡化、治水工作的步伐未能及時跟上社會期盼等問題,尤其是部分河涌水質不佳甚至發黑發臭、城市內澇等問題在降水多發的汛期更加突出,影響了城市品質提升,羣衆對此反應強烈。

源於此,順德毅然決然地開啓大規模治水行動,採取聯圍治理,集合全區之力,錨定“以水美城以水興城”的治水目標,以“系統規劃+科學統籌+興水美城”的基層治水新模式,書寫一份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重塑羣衆記憶中的水鄉盛景的時代考卷,建設高質量的城市品質空間。區鎮村三級合力強化治水要素保障目標初定,變“九龍治水”爲政出一門,集中全區優勢資源爲治水提供堅強保障,是順德下的先手棋。在2021年12月,順德成立了由區委書記、區長掛帥雙總指揮的區以水興城建設指揮部及其辦公室,整合水利、環保、城管執法等多方力量,抽調75名骨幹精銳專職參與治水攻堅,在鎮街也對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架構,實現決策扁平化、運作高效化、人員專業化,集中力量辦好大事。

基層是政策宣貫、動員羣衆的前沿。順德在各村居專門設置了治水專員,有力打通了治水的“最後一公里”。至此,集統籌指揮的“中樞大腦”、落實執行的“神經末梢”於一體的區、鎮、村三級聯動治理格局逐漸形成。把民生支出放在“優先位”,順德努力爲治水提供有力資金保障。順德創新資金籌措渠道,積極申報專項債,在佛山五區中率先走出投貸聯動新模式,大力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另外,爲強化對治水工程的監督管理,順德還招選了集勘察、規劃、設計、監理爲一體的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放眼全國實屬罕見。潛心摸排爲己“把脈”科技賦能狙擊“病因”治水是涉及廣、流程多、耗時長的系統工程,條分縷析的時序鋪排至關重要。順德通過總結過往治水經驗,結合自身水文條件,確定了“四先四後”治水原則,一是先摸排後設計,全面摸清河岸違建、排污口分佈、河涌淤積等情況及與周邊水環境的聯繫,採取“截污控源、清淤疏浚、雨污分流、生態修復”的治理措施;二是先清岸後建設,先將河涌涉水違建拆除,後推進治水工程;三是先試點後推廣,以試點聯圍工作經驗總結後,爲下階段在全區鋪開黑臭水體水環境綜合治理積累經驗;四是先治水後治城,在完成治理後,進一步提升人居環境,謀求高質量發展。

底數不清則難以對症下藥,先摸排後設計也是“四先四後”原則的第一位。在聯圍工程啓動之前,順德不急於求成,而是圍繞“源、網、廠、河、城”五大維度,潛心一年全面準確摸清了試點聯圍、第二批聯圍395平方公里區域的水環境“家底”。“污水處理能力有多大缺口、某個片區需要新建多少管網......底數清晰了,我們怎麼建工程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工程設計人員如是說。在摸排的過程中順德建立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做到成果可視化,使管理部門能夠快速、精準、全面地掌握水污染物排放動態,實現快速預警、精準溯源,爲後續的設計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緊抓源頭治理推進雨污分流沒有建設的路由,工程就無從啓動。針對部分違建佔據河岸空間且導致羣衆近水不親水的問題,順德堅持清岸先行,通過清拆河道兩岸違章建築,清理周邊堆放雜物,爲治水設施建設提供空間,爲打造公共親水岸道創造條件。值得一提的是,爲做好“清岸行動”的政策宣講和羣衆溝通工作,順德區鎮村三級黨員幹部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上門,宣講治水和清岸的政策,廣泛收集村民的改造需求。由於宣傳工作做得充分,村民們逐漸也意識到清岸行動保護河岸環境、維護公共利益的意義,有的還帶頭自拆違建,對清岸行動給予配合、支持。其中,北滘鎮通過實踐逐漸探索出可推廣、可複製的清岸“五步曲”和相關工作模式,即第一步“提前摸排”,提前掌握整治範圍的河涌佈局、河岸建築和羣衆住戶情況;第二步“落戶宣傳”,區、鎮、村三級聯動走訪落戶聽民意、做宣傳,經統計;第三步“文書執法”,對查實涉水違建的,發出《限期整改拆除通知書》;第四步“動員自拆”,以案釋法勸導當事人自行拆除違章建築;第五步“限期拆除”,對超過自行整改期限,且多次勸導仍未自拆的,由清岸執法組予以拆除整治。北滘將該“五步曲”逐步在全鎮20個村居進行推廣應用,形成了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圍。

在統籌指揮下,順德各村居也圍繞攻堅清岸硬骨頭任務因地制宜、各出妙招,如北滘黃龍村就在“五步曲”基礎上確立了“先摸排後謀劃,先設計再整治”的工作思路,拆建並重、拆綠銜接,堅持清岸與美岸雙結合,將規劃設計的構想帶入各家各戶,既深化落實治水方針政策,又切實解決部分民衆的實際所需,情理結合。村民普遍由開始的不理解不支持,逐步轉變成全力支持配合,從“要我治水”到“我要治水”,政府、企業、鄉賢、羣衆等各方力量紛紛加入清岸行動,2022年3月啓動三豐河一河兩岸提升工程(二期)時,已清拆建築面積約4900平方米,清理岸線五邊地約8400平方米,騰出美岸空間約13300平方米,整治河段長度約900米,爲打造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生態水岸遊線和藝術綠廊騰出黃金帶。

據統計,順德自2021年11月全面啓動清岸行動以來,累計拆除違章建築15015宗,拆除面積240.13萬平方米。除了河岸空間,治水的另一重要源頭在於管網。順德排水體制以合流製爲主,且存在雨污管網混接的情況,導致雨天情況下,雨污水一起排入管網,超管道負荷,容易出現污水溢流排入河涌,影響河涌水質達標和污水處理廠運行質效。對此,順德變末端截流爲源頭分流,通過建立污水、雨水兩套排水管網,將污水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雨水則就地散排或就近排入河涌,實現“污水不入河、雨水不入廠”。在試點聯圍,順德精準識別排水單位雨污分流改造實施主體責任,將2003年9月後建成但未按政策要求實施雨污分流的項目納入督導區,其他區域劃入實施區,督導區和實施區同步推進,強化政企聯動合力治水,僅在2023年,便完成新建排水管網290.45公里、修復管網75.33公里和重大缺陷點340個、雨污分流改造41公里。系統發力轉變治理思路治水是一項錯綜複雜的系統工程。面對自身水系複雜、排水管網縱橫交錯的現狀,順德用時半年在剖析不足、學習成功案例基礎上,經過反覆調研和專題論證,最終找到了實現水環境系統治理、精準治理、源頭治理的“良方”——聯圍治理,並“先消黑、後提水質、再提污水廠濃度”的三步爲一步。圍繞治水目標的可達,順德先後組織了30多場專題研討會,結合順德本土實際,總結出“擠外水、收污水、大分流、小截流”的治水技術路線。

聯圍是舊時河涌受洪潮影響形成的獨立引水排水單元,順德將涉及全區12個堤圍的區域分爲七大聯圍,將流域涉及的所有主支湧、上下游、左右岸大小河涌一併治理,實現從碎片化治理轉變爲系統治理、從底數不清到摸清家底、從技術路線不明到形成科學明確的技術路線。着眼以低成本試錯,順德選擇面積範圍相對較小、治水資金投入可控和城市增值回報更有期待的南順聯安圍、羣力圍與石龍圍爲試點,探索聯圍治理實施路徑。這兩個試點聯圍在2022年9月正式動工,高峯期開工的工點已經達到200個,施工人員達到3800人,真正做到大兵團作戰、一盤棋治水。策略既定,路徑漸明。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推行以來,順德更緊密結合省委部署,優先解決三線下地、內澇整治等羣衆關切問題。試點價值突顯第二聯圍高點起步第二批聯圍充分吸收試點聯圍建設的初步經驗並改進不足,以更好更穩的態勢起步建設。聯圍範圍將包括南順第二聯圍、容桂水系和大良勒流水體三大工程,涉及北滘、樂從、容桂、大良、勒流多個鎮街,加上已動工的試點聯圍,治理區域佔全區面積近一半,覆蓋70%的常住人口。主要治水內容包括河岸清拆、修復及新建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水浸點整治、河涌清淤、黑臭水體整治、魚塘尾水治理、工業廢水剝離等項目,基本上實現污水全收集、不排入河涌,保障污水進廠濃度,確保河涌水質達標。

第二批聯圍項目完成後,可系統、精準、科學地解決中心城區的水環境問題,同時順德也將根據羣衆急難愁盼對其他區域實施分類重點治理,推動農村生活污水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等子項先行先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