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隴東報

穩“三農”壓艙石 助農業現代化

——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慶陽融媒記者 路世玲

累計完成春播農作物面積424.5萬畝;一季度實現一產增加值12.7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48元……

按照省委提出的“慶陽要在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樑作標杆”要求,今年以來,我市以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爲統攬,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統籌推進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加力構建“三元雙向”循環農業新格局,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嚴守春播關口

特色產業提質增效

全市193萬畝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86.1%,30萬畝冬油菜一二類苗比例88.3%;全面完成165萬畝頂凌覆膜任務,春播糧食作物面積311.5萬畝。

一季度,我市向縣(區)分解下達360萬畝春播糧食、33萬畝油料作物、125萬畝經濟作物春播任務,累計完成春播農作物面積424.5萬畝。

守牢春播關口的同時,我市聚焦蘋果產業“雙二百億”目標,實施百萬畝優質蘋果基地改造提升行動,提質改造老舊果園5.6萬畝,新增“兩減一增”果園8萬畝,新建山地果園示範點16個。擴大“春提早”設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生產規模,加快推進10個百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蔬菜面積達到43.7萬畝,產量達到6.48萬噸。持續擴大道地中藥材和中藥材仿生栽培規模,完成播種面積30.8萬畝。

爲壯大現代規模養殖,我市落實“斷奶羔羊、育肥羊雙保護價”“見犢補母”等到戶獎補政策,全市新增規模養殖場4戶,建成投產正寧、寧縣東方希望6.25萬頭生豬育肥場3個,西峯區彭原1.12萬頭生豬觀光育肥場全面建成投產。一季度全市“牛羊豬雞”出欄量分別達到6.04萬頭、60.86萬隻、20.38萬頭、1004.94萬隻。

全市落實“訂單種植”“保護價收購”等措施,持續鞏固提升原有食用菌生產基地27個,新建生產基地11個、大棚1179個,大棚數量累計達到3282個,生產菌棒5209萬棒,產量達到7348噸。

爲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全市將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70%用於農產品加工,培育營收1000萬元、2000萬元以上加工企業各3家,引培產業化龍頭企業7家,新增“企轉規”入庫企業1家,新建畜禽屠宰加工生產線3條。完成“慶陽蘋果”銀川-上海高鐵冠名,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

緊抓項目引擎

科技示範賦能發展

西峯區招引華蕈(甘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集菌種研發、菌棒生產、香菇種植、數字交易等於一體的香菇全產業鏈項目;華池縣建成“一園三片區”食用菌基地,城壕片區實現吊袋集約化、山莊片區實現生產自動化、林鎮片區實現種植數智化……

今年以來,我市圍繞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百億級現代農業產業鏈等重點工作,謀劃論證農業農村項目1280個,入選市級重點項目38個,篩選並向上爭取農業農村重大項目20個。甘農蘑力食用菌全產業鏈、甘肅聖越1.2億白羽肉雞全產業鏈等38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復工,39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項目開工建設20個。

爲賦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我市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舍飼肉羊專門化新品種選育、矮化自根砧蘋果脫毒苗木繁育和食用菌菌種培養研發;完成早勝牛保種場和隴東黑山羊保種場草羊棚基礎設施建設;自主選育的2個鮮食玉米新品種慶科糯6號、慶甜糯12號通過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已正式向全省公告;持續推進12個農業科技示範鄉鎮創建, 加快35個核心示範村、17個萬畝(萬頭只)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啓動建辦糧油生產、產業培育、複種套種等農業科技示範點161個,示範推廣新品種145個、新技術38項,農業科技水平明顯提升。

全市還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培育“百千萬”工程和“頭雁項目”培訓計劃,培訓市、縣、鄉、村農業統計人員10期1573人、高素質農民12期732人,選派1046名農業科技人員下沉一線蹲點服務、指導實踐。

立足和美鄉村

經營主體帶動增收

一面面文化牆繪出鄉風文明新畫卷,一個個農家書屋成爲羣衆文化“加油站”,一條條村規民約引導羣衆走向文明新生活……在慶陽大地,一幅幅和美鄉村圖景正徐徐展開。 (下轉3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