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5月20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预热采访新闻通气会在杭州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2023年,三省一市GDP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比重24.4%,较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万亿之城”达到9个(全国26个,占1/3)。今年一季度,三省一市GDP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主要指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实现了良好开局。

近年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共同构成的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稳步壮大。启动实施第二批28个联合攻关项目,其中围绕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需求,共同布局实施8个攻关项目。

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其中汽车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共同化解APU“卡脖子”难题,开展LNG液货系统国产应用,加快实现长三角区域自主配套。数字长三角加快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

在对外开放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扎实推进,24条进一步提升能级新举措加快落地;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持续放大,六届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沪宁沿江高铁、昌景黄高铁开通运营,引江济淮航运工程、京杭运河浙江段全线试通航。

为落实“双碳”举措,长三角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成效明显,41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3.7%,5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3.4%。能源互联互通持续深化,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沪苏浙联络线上海段,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配套苏皖管线等相继建成投运。

在公共服务方面,长三角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推动17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52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推动长三角智慧文旅一体化服务平台建设,联合推出20条“长三角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线路,举办了一批高质量文旅宣传推介活动。

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效能也在稳步提升。示范区建设创新突破,2023年新推出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24项,四年累计136项,其中42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跨区域城市合作不断深化,沪苏建立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工作协同机制,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有序推进。

此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监管执法协同联动,联合发布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编制23种区域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场检查工作指引。消费维权跨域共保,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单位40余万家、“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单位541家。 据交汇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