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蕪湖日報

當下實體商超普遍日子不好過,但在社交網絡上,經常看到網友這樣的刷屏:“胖東來何時開到我家門口?”

成立近30年的胖東來商超,名字由其前身“胖子店”和其創始人於東來的名字組合而成。目前,胖東來13家實體店都在河南,其中11家在許昌,近年來憑藉趕超景區的火爆人氣頻頻出圈,被一些網友稱爲“沒有淡季的6A級景區”。

胖東來到底有多火?今年幾組數據可見一斑:

元旦假期,許昌胖東來7家店共計接待遊客近100萬人次;春節8天長假,許昌全市11家4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約127.3萬人次,而胖東來的3家綜合商超僅3天時間累計客流量就達116.33萬人次;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同樣3家商超單日接待約31萬人次,客流量再創新高。

即使在非節假日,胖東來門前的長龍也是常態,其中不少人從外地自駕或者乘高鐵遠道而來。受其流量帶動,許昌這座古城也炙手可熱,當地爲此開通了網紅旅遊購物專列。

商超變“景點”,胖東來的流量密碼是什麼?

記者帶着問題現場探訪,門前排隊的顧客你一言他一語:“選材良心”“貨真價實”“胖東來的產品,用着放心”“對消費者極度貼心”……消費者“用腳投票”,回答簡短利落,卻透出樸素的商業邏輯:好商品、好服務才能贏得好口碑。

免費提供紙杯和熱水,設有寵物暫存地,爲看不清字的老年人提供老花鏡;肉類熟食先稱重再裝湯汁,蔬菜的標籤像生活百科,不僅註明產地、供應商,有的甚至標出做法;售出商品七日內正常調價,將主動退還差價……還有顧客說,曾經在購物時孩子突發不適,向商場求助後,胖東來員工開車把孩子送到醫院,並全程幫忙陪護。

記者體驗發現,商場內外,貼心的細節隨處可見。誠意滿滿的服務引發共情共鳴,一些顧客直言:“在胖東來消費,購買的是商品,體驗的是爽感。”

商品和服務之外,胖東來在尊重員工權益方面的做法也被廣爲稱道。一方面,公司把每年所賺利潤的絕大部分分給員工,讓員工收入在當地保持較高水平;另一方面,還通過“週二閉店”“委屈獎”等措施提高員工福利待遇,受到員工歡迎。

胖東來從地方走向全國,互聯網口碑傳播的推動力量不容忽視。

在不少年輕人眼裏,胖東來既是商超,也是文化新地標,“打卡”胖東來成了時尚風潮,人們邊購物邊直播,線下線上熱度疊加,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顧客紛至沓來,胖東來的流量進一步呈幾何級數放大。

在“流量經濟”時代,消費領域從不缺少“出圈”的熱點。當一個消費現象持續火熱,就值得深究其內在邏輯。

從貨真價實的商品到精益求精的服務,從“寵愛”消費者到尊重員工,胖東來“內外兼修”,在消費者、“打工人”乃至整個社會激發出廣泛共情,由此打破了日常購物和文旅體驗之間的邊界,在傳統商超領域挖掘出了新的消費增長點。經過互聯網傳播的加持,悄然完成了商超變“景點”的演化。

根據媒體最新報道,胖東來成功之道引發關注,國內一些商超主動對標進行調整改造。商業市場複雜多變,模仿復刻的效果尚有待觀察,但胖東來的樣本啓示意義是具有普遍性的:高品質的供給激發新需求,新需求催生更高質量的供給。

拉長觀察鏡頭、放眼大江南北,供給與需求的良性互動並不鮮見:從人山人海的貴州“村超”到厚積薄發的“爾濱”冰雪遊,從一串麻辣燙點燃天水旅遊“熱辣滾燙”到“王婆說媒”帶火開封大宋武俠城……

這些消費領域新亮點新場景新業態的湧現,既映射出國內大市場的活力與潛力,也說明只要扣準經濟社會發展脈搏,回應人民羣衆的更高期待,消費者和市場的雙向奔赴將更加精彩。

當下,隨着傳統消費提質升級,新型消費成長壯大,潛在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我們有理由期待市場出現更多“胖東來”。

新華社記者 張興軍 孫清清 劉振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