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在電腦遊戲“魔獸世界”裏,設定了一個名爲“牛頭人”的虛擬種族。這個種族的外形,參考了古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牛的兇猛怪獸“米諾陶”。相傳,這個怪獸生活在位於地中海北部的克里特島上,統治這座島的國王米諾斯命人建造了一座巨大的迷宮供它居住,並要求在戰爭中輸給克里特的雅典,每年將七對少男少女送入迷宮,作爲米諾陶的美餐。後來,英雄忒修斯僞裝成祭品少年來到克里特島,殺死了米諾陶,將雅典人從怪獸的陰影中解救出來。

克里特迷宮的故事在西方膾炙人口。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在克里特島發掘出了規模龐大的古代宮殿遺址,還保留着許多以公牛爲主題的壁畫,令他聯想起米諾陶居住的迷宮,便以神話中的米諾斯國王來命名這一古文明。

真實的米諾斯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約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結束。它留下了諸多精美的藝術、建築等文化遺產,被譽爲“歐洲文明鏈條的最初一環”。米諾斯文明還有許多未解之謎,費斯托斯圓盤就是其中之一。

1908年,在克里特島南部發掘出一個陶土製成的圓盤,根據出土地命名爲費斯托斯圓盤。它的製作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即米諾斯青銅時代中後期,正值中國的夏商朝代更迭時期。這個圓盤的直徑約爲16釐米,各部位的厚度不太均勻,約爲1.5釐米至2.1釐米。圓盤兩面都刻有從中心展開的螺旋狀凹槽,依螺旋條紋排列着多個神祕的象形文字符號,並按盤上刻畫的橫向直線分佈成61組,每組可能代表一個詞彙。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滄桑,圓盤仍然保存完好,符號清晰可辨。

據統計,圓盤上的符號共242個,一面123個,另一面119個,但有多個符號重複出現,實際上共有45類不同的符號。這些符號並不是直接刻在陶盤上的,而是在燒製圓盤之前,用木製或石制的印模壓印在黏土上,再燒製而成的,每個印模可以重複使用。因此有研究者認爲,這是最古老的“活字印刷”技術。

目前,已經辨認出人形、植物形、鳥形、公羊形等符號,還有類似頭盔、手套、斧頭、箭、盾、房子、船等物品的符號,以及一些抽象符號。但它們組合後的含義尚無權威破譯,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衆多釋讀方式。符號的閱讀順序究竟是從中心開始讀還是從邊緣開始讀,觀點也不統一。有人認爲這是一首對大地母親的讚歌,也有人認爲它的內容是號召人們勇敢戰鬥,還有人認爲它是祭祀海神的詞句、對統治者功績的歌頌等。

除了將圓盤視爲文字載體,學界還提出了其他假設,一種觀點是費斯托斯圓盤是古老的日曆,外圈的符號數代表一個月的天數;也有觀點認爲,它的作用是幫助天文觀測,上面的符號對應着不同的恆星;還有一種有趣的觀點是,如果用直線連接一些重複的符號,可以得到三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七邊形,說明這個圓盤其實是一個棋盤,參與者可以在上面按照符號組成圖形的規律來移動棋子位置,比賽誰最先走到圓心。

由於費斯托斯圓盤的謎團至今未能攻破,希臘最大的研究中心——希臘研究和技術基金會(FORTH)將它的一面圖案作爲基金會的標誌,以此象徵科學的本質是“不斷迎接新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