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通讯员 魏伟 王树祥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李灿伦)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学生成长,近日,南京市江宁区谷里中心小学组织部分少先队员,开展了“学习竹编工艺 体验竹编魅力”学习实践活动。

应邀进校园的竹编匠人王尚顺和队员们分享了自己与竹编的故事。“那个年代,没有塑料制品,家家户户都需要簸箕、箩筐这些竹篾制品,所以就跟着老师傅学了这门手艺,养活一家老小。”王师傅说,随着塑料器具、玻璃制品在生活中的普及,竹编手艺遇到巨大冲击,很多手艺人放弃竹编,另谋出路,他却选择坚守。为了传承竹编技艺,他日夜思索如何创新竹编,在传统的日常生活竹编基础上,尝试微缩版精致竹编,他编制的竹器用具,交织着繁复多变的纹样,小的手可盈握,大的不过尺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竹编拥有艺术的全新美感,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功能。既有收藏价值,又颇有农耕文化教育意义。

随后,王师傅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竹编的工序流程和制作过程。竹编用竹丝篾片挑压交织而成,被挑压的篾称为“经”,编织的篾称为“纬”,“经纬”挑压后,可造就千姿百态的竹编制品。近几年,王师傅开始研究草编制品。“不管是竹编、草编,编制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草编工艺品也需要经过重重工序。从原材料蒲草的收割、晾晒,再到选料、编制,到最后成品的细节修饰加工,每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他说。

接下来是队员们动手学习竹编环节。一把剪刀,几根蒲草,翻转、折叠、剪裁,上挑下掐、左缠右绕,一穿一勾、一折一扣……一件件作品在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中呈现。队员们在参与竹编作品诞生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位匠人在作品生成过程的期待、激动与惊喜。

这次的竹编工艺学习实践,不仅让队员们学习了竹编工艺,增加了动手实践能力,还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实景课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