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京晨報

晨報訊(通訊員 魏偉 王樹祥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李燦倫)爲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助力學生成長,近日,南京市江寧區谷裏中心小學組織部分少先隊員,開展了“學習竹編工藝 體驗竹編魅力”學習實踐活動。

應邀進校園的竹編匠人王尚順和隊員們分享了自己與竹編的故事。“那個年代,沒有塑料製品,家家戶戶都需要簸箕、籮筐這些竹篾製品,所以就跟着老師傅學了這門手藝,養活一家老小。”王師傅說,隨着塑料器具、玻璃製品在生活中的普及,竹編手藝遇到巨大沖擊,很多手藝人放棄竹編,另謀出路,他卻選擇堅守。爲了傳承竹編技藝,他日夜思索如何創新竹編,在傳統的日常生活竹編基礎上,嘗試微縮版精緻竹編,他編制的竹器用具,交織着繁複多變的紋樣,小的手可盈握,大的不過尺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讓竹編擁有藝術的全新美感,兼具實用性與裝飾性的功能。既有收藏價值,又頗有農耕文化教育意義。

隨後,王師傅向隊員們詳細介紹了竹編的工序流程和製作過程。竹編用竹絲篾片挑壓交織而成,被挑壓的篾稱爲“經”,編織的篾稱爲“緯”,“經緯”挑壓後,可造就千姿百態的竹編制品。近幾年,王師傅開始研究草編制品。“不管是竹編、草編,編制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草編工藝品也需要經過重重工序。從原材料蒲草的收割、晾曬,再到選料、編制,到最後成品的細節修飾加工,每個環節都十分重要。”他說。

接下來是隊員們動手學習竹編環節。一把剪刀,幾根蒲草,翻轉、摺疊、剪裁,上挑下掐、左纏右繞,一穿一勾、一折一扣……一件件作品在一雙雙稚嫩的小手中呈現。隊員們在參與竹編作品誕生的過程中,體會到一位匠人在作品生成過程的期待、激動與驚喜。

這次的竹編工藝學習實踐,不僅讓隊員們學習了竹編工藝,增加了動手實踐能力,還讓他們感受到民間藝術就在我們身邊。這樣的實景課堂,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寓學於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