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从这里窥见“未来之城”

——雄安金湖未来城印象

本报记者 王硕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5月22日 &nbsp第&nbsp09&nbsp版)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7周年。7年来,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近日,记者来到雄安金湖未来城,亲身感受这座新生城市的魅力——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意义不仅在于建造一座城,而是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未来路径。

在雄安,按照规划,数字道路建于“地上”,城市动脉藏于“地下”,城市大脑置于“云上”。

例如,在容东片区,这里是雄安新区第一个集中建成区,承担着安置首批征迁居民、为起步区和启动区开发建设提供支撑的功能。在这里,153公里数字道路已投入运营。道路两侧是集信号灯、摄像头、雷达以及各类传感设施于一体的7500余根多功能智能信息杆柱。这些设备全天候实时采集道路信息,并上传至统一云平台,提供给智能运营中心系统,为车路协同提供重要支撑。据了解,在不改变道路物理形态的情况下,通过信号协同,道路承载容量可以提升30%。

在容东片区的核心区,即金湖未来城,这是雄安新区建筑体量最大,业态最全的大型综合园区,包含写字楼、商场、公寓、住宅、酒店、学校等;加上配套的公园,教育、文化设施等,据预测,未来将有超过5万人在此工作和生活。

如此庞大的综合体,将如何科学运营?

在以华为园区数字平台为基础打造的园区大脑——智慧运营中心,裸眼3D VR互动大屏特别引人瞩目,人们可以看到雄安新区规划、金湖未来城的三维动态影像。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园区内实现了运营数据全融合、状态全可视、事件全可控,业务全可管。

园区内安保、消防、门禁系统联动响应,事件响应时间从分钟级提升到秒级;打通了门禁、道闸等系统,实现人员和车辆的无感通行。这里的住宅也采用了全屋智能方案,空间内大大小小智能设备可以进行有机连接。

园区内工作的人们也能享受智能生活的“触手可及”。围绕“衣、食、住、行”四大民生需求,园区开发了一站式服务App,在线商城、物业服务、访客服务、反向寻车等服务涵盖了园区日常生活。

河北建投雄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鸿志表示,“智慧基因”是从一开始就植入在雄安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通过各种设计让“硬科技”更有“人情味”,处处给人以“舒适、便捷”的感受。

同时,金湖未来城也是一处科技创新的试验田。

园区内整个光伏系统与建筑风貌融为一体,光伏绿电年发电量约100万度,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园区通过使用节电人工智能算法,节约能耗约10%以上。园区酒店也用光纤替换传统网线,降低网络能耗30%。

时下,城市地产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

华为制造与大企业军团大企业全球销售总监刘立志告诉记者,在金湖未来城的项目里,通过大量的数字平台把不同的应用场景结合在一起,包括水电气煤都已经连接上。新一代的城市地产企业,将不再仅仅是地产产品供应商,而是作为“产业生态超级服务者”,不断挖掘技术融合赋能下的创新场景。

在金湖未来城绘制的画卷中,我们看到:未来生活将不仅有钢筋水泥,还有“以人为本”的智慧温度和美好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