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從這裏窺見“未來之城”

——雄安金湖未來城印象

本報記者 王碩

《&nbsp人民政協報 》 (&nbsp2024年05月22日 &nbsp第&nbsp09&nbsp版)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消息對外公佈。今年是雄安新區設立7週年。7年來,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近日,記者來到雄安金湖未來城,親身感受這座新生城市的魅力——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意義不僅在於建造一座城,而是爲中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探索未來路徑。

在雄安,按照規劃,數字道路建於“地上”,城市動脈藏於“地下”,城市大腦置於“雲上”。

例如,在容東片區,這裏是雄安新區第一個集中建成區,承擔着安置首批徵遷居民、爲起步區和啓動區開發建設提供支撐的功能。在這裏,153公里數字道路已投入運營。道路兩側是集信號燈、攝像頭、雷達以及各類傳感設施於一體的7500餘根多功能智能信息杆柱。這些設備全天候實時採集道路信息,並上傳至統一雲平臺,提供給智能運營中心繫統,爲車路協同提供重要支撐。據瞭解,在不改變道路物理形態的情況下,通過信號協同,道路承載容量可以提升30%。

在容東片區的核心區,即金湖未來城,這是雄安新區建築體量最大,業態最全的大型綜合園區,包含寫字樓、商場、公寓、住宅、酒店、學校等;加上配套的公園,教育、文化設施等,據預測,未來將有超過5萬人在此工作和生活。

如此龐大的綜合體,將如何科學運營?

在以華爲園區數字平臺爲基礎打造的園區大腦——智慧運營中心,裸眼3D VR互動大屏特別引人矚目,人們可以看到雄安新區規劃、金湖未來城的三維動態影像。

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園區內實現了運營數據全融合、狀態全可視、事件全可控,業務全可管。

園區內安保、消防、門禁系統聯動響應,事件響應時間從分鐘級提升到秒級;打通了門禁、道閘等系統,實現人員和車輛的無感通行。這裏的住宅也採用了全屋智能方案,空間內大大小小智能設備可以進行有機連接。

園區內工作的人們也能享受智能生活的“觸手可及”。圍繞“衣、食、住、行”四大民生需求,園區開發了一站式服務App,在線商城、物業服務、訪客服務、反向尋車等服務涵蓋了園區日常生活。

河北建投雄安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鴻志表示,“智慧基因”是從一開始就植入在雄安城市建設規劃中的,通過各種設計讓“硬科技”更有“人情味”,處處給人以“舒適、便捷”的感受。

同時,金湖未來城也是一處科技創新的試驗田。

園區內整個光伏系統與建築風貌融爲一體,光伏綠電年發電量約100萬度,採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方式;園區通過使用節電人工智能算法,節約能耗約10%以上。園區酒店也用光纖替換傳統網線,降低網絡能耗30%。

時下,城市地產進入轉型升級關鍵階段。

華爲製造與大企業軍團大企業全球銷售總監劉立志告訴記者,在金湖未來城的項目裏,通過大量的數字平臺把不同的應用場景結合在一起,包括水電氣煤都已經連接上。新一代的城市地產企業,將不再僅僅是地產產品供應商,而是作爲“產業生態超級服務者”,不斷挖掘技術融合賦能下的創新場景。

在金湖未來城繪製的畫卷中,我們看到:未來生活將不僅有鋼筋水泥,還有“以人爲本”的智慧溫度和美好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