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三個半小時直播,應該讓不少定了基礎版的人後悔了。

小米SU7Pro版的首發,是通過直播的形式來展示的,重點不是這臺車,而是續航最終達成率、能耗表現以及城區NOA功能的實測。最後的結果,就是小米SU7Pro版本的直播沒翻車,挺順利的。

路線是上海-杭州交付中心,全程三個半小時左右;而實際行駛大概177km,期間實測了高速NOA和城區NOA,功能完成度挺高的,這也是沒翻車的最大因素。然後,電池出發狀態是98%電量,預估可以行使638km,最後消耗24.5度電量表顯里程掉了214km左右,所以最後的達成率大概在83%。

那麼,這次的直播過程中,還有什麼細節值得我們注意的?被別車了,爲啥還挺滿意?

這次小米SU7Pro版的直播測試,城區NOA路段的挑戰是集中在了上海城區的早高峯時間段,行駛路線是會經過很多繁華路段以及一些普通的居住區,這相對來說,是增加了小米SU7Pro版的城區NOA功能挑戰難度。不過,最後的測試結果,還不錯。

智能感知硬件,已經到頂了。

這是對硬件的一個客觀評判,小米SU7Pro版的智能駕駛硬件,用的都是好東西,而且都是目前這個價位以及這個級別中能拿到的最好的方案。有兩顆英偉達Orin-X芯片,綜合算力508TOPS,3顆毫米波雷達、11顆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以及1顆128線激光雷達。那麼,拿着不錯的硬件,做出來的城區NOA表現到底怎麼樣,這才應該是用戶關注的點。畢竟這錢花了,如果體驗不好的話,硬件用的再頂也沒用。

看完整個城區+高速NOA的功能測試之後,對於功能的實現,我的感覺是整體偏向保守的策略,來確保可以減少接管率和順暢的完成從A到B點的駕駛體驗。

首先,在基本功能方面,小米的城區NOA能識別的模型還算比較廣泛,除了常見的家用車、貨車之外,對自行車以及電動摩托車等,都有了相應的模型,這就給智能駕駛系統的判斷提供了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然後,通過直播的測試過程,也能感受的出來小米的城區NOA對於識別橫穿馬路的自行車、突然掉頭的車輛,都能做到精準識別,並且可以採取具有“防禦性”的制動操作,例如與前車保留出一定的安全距離來。而且,直播畫面在制動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劇烈抖動的情況發生,這個細節可以透露出一個細節,就是車輛制動的過程是比較細膩的,而不是那種一腳剎車踩到底讓車停下來。

直播的另一個畫面,是盧偉冰駕駛的小米使用城區NOA時,被接管了兩次。而在我看來,應該是保守的駕駛策略,讓這些接管出現的。第一種情況,是城區NOA系統識別出了可能有危險情況發生,然後減速,但這種減速情況過於保守,被接管;第二種情況,是智能駕駛規劃路徑,和駕駛員意圖不一致等。這些看來都不算硬傷,可能城區NOA的駕駛風格和駕駛員的駕駛風格不一致導致的。但,值得注意的一個點,是這次城區NOA並沒有對鄉間小道、複雜且道路標誌線不清晰的路段進行測試;所以,在我們能看到的寬闊城市道路中的小米城區NOA表現確實“沒翻車”。

再之後,是在高速NOA工況下被別車。從直播畫面來看,小米的高速NOA整體邏輯,是以限定速度在左側車道行駛,遇前方車輛的速度比較慢時會從右側超車,然後再回歸到左側車道,臨近下匝道前再往右變道。而且,整體的高速NOA策略,和城區NOA相反,是比較激進的那種風格。

而被別車的時候,車輛處於長實線車道內,所以站在正常行駛角度,小米SU7Pro版沒有任何問題。但,如果站在正常駕駛操作來看,無非就兩種選擇,減速讓出白車超車空間;提速通過,給白車留出超車空間。但智能駕駛對於這種意圖上,還不太能區分出相鄰車道內的車輛是否想要超車。

所以,個人感覺這次“被別車”並不能說明高速NOA功能做的不好,反而在前車併線進來之後,在採取制動之後車輛沒有明顯的點頭、剎停等情況的發生,其實這也說明了在某種程度上,高速NOA功能細節上的處理不錯。Pro版,充電反而更慢了

關於這次直播,雷軍大概想秀的,續航里程都是次要的,而最主要的還是高速+城區NOA功能,結果是好的,順利完成了,而且功能實現度挺高的,全棧自研的智能駕駛功能起碼在交車的時候穩住了。

然後,咱們聊聊直播之外的事情,關於電池。

小米SU7Pro版本,用的也是磷酸鐵鋰電池包,電池容量94.3kWh,續航里程830km;而入門版,用的是73.6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包。但充電速度上,Pro版本的電池包充電速度更慢,同樣快充工況,94.3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包需要0.5h(30分鐘)而73.6kWh的磷酸鐵鋰電池包,需要0.42h(25分鐘左右)。大電池包充到80%的話,會比小電池包慢5分鐘左右。可能有人會覺得,無所謂就慢5分鐘,同樣也挺快的了。

但是,這個充電速度不合理。

快充需要0.5h的充電時間,也就意味着這臺車的充電級別只有2C的等級,而用着刀片電池的入門版,要是再細緻一點的話,充電級別可以達到2.4C(當然,這種分級普遍還是取整數來劃分的)。而這也就意味着,小米SU7Pro版用的寧德時代神行電池,並不是完全體,而是在快充能力上做了一些調整。

作爲參考,同樣使用寧德時代神行電池的極氪001的快充時間,僅僅只有0.19h,大概是11.4分鐘左右。而這種表現,是符合4C級充電的表現的。究其原因,差在了高壓平臺上;極氪001使用神行電池的車型,用的是800V高壓,所以它的最大充電功率表現更好達到546kW左右,做到4C級別的充電能力,相對來說就更簡單一些。

但是,小米SU7Pro版本用的依舊還是400V高壓系統,所以它所使用的神行電池,並沒有達到4C的級別,應該是由於整車電壓架構導致的。

爲什麼用神行電池,卻不用800V架構,可能是出於成本的考量。而用400V之後,可能會給電池包的散熱、熱管理等層面,進行一些調整,來釋放更多的成本。這麼來看,Pro版和入門版,在電池上的差異,無非就是前者的容量更大,但充電速度卻更低了,如果站在充電速度的層面來看,2C級別的充電能力,不太Pr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