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戴先任

據報道,吉林省教育廳近日答覆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姜海英代表《關於加大“校服新政”實施力度的建議》稱,擬在每個市(州)選一個縣(市、區)作爲校服價格放開試點,先試先行,邁出了全省中小學校服價格全面放開的第一步。

規範校服產業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在校中小學生人數已經超過2億,國內校服市場規模已接近千億元大關。業界預計,到2025年國內校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00億-2000億元。校服被稱爲中小學生的“第二層皮膚”,其質量關係學生的健康成長,其式樣影響學生的形象和氣質。2022年,多家媒體、自媒體有關“深圳校服火‘出圈’”的相關報道傳播很廣、好評如潮。時至今日,“深圳校服經驗”仍然值得我們總結推廣。

中小學生正處於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校服質量存在問題,對孩子的未來可能帶來不可逆的影響。現實中,一些地方對於校服市場缺乏強有力的監管,導致“毒校服”“天價校服”“劣質校服”“醜校服”等問題不時發生,需要我們提高警惕。除此之外,放開市場準入後如何加強校服質量、價格與流通監管,以及校服個別款式亟需更新、增加時尚元素等問題,也是迫切需要破解的難題。

放開價格,促進校服市場化,有利於盤活與激活市場;由相關經營者根據生產經營成本、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確定價格,有利於破除“校服壟斷”,遏制“天價校服”等亂象。推進校服市場化,除了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學校與市場的監管,更要充分發揮家長的監督作用,保障校服市場開放公平,推動校服市場規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