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勞動報

崗位被取代又在新生 數字遊民羣體擴大 專精尖人才受青睞

數字員工踏上崗位帶來職場生態變化

設計師在工作中。■攝影 展翔

按照麥肯錫發佈的《數字化勞動力白皮書》的定義,數字員工是打破人與機器邊界,以數字化技術賦予的一種企業用工模式。這種新型生產力的出現,不僅改變了職場生態,也讓數字遊民、中層危機、職場分身成爲這個時代的特徵。本期《勞權週刊》透過數字人在職場的應用,一窺數字員工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T2-3

★勞權觀點

以一技傍身,積極擁抱變化

隨着數字化浪潮的不斷推進,數字人主播、數字人記者、數字人客服等數字員工如今已在各行各業有了廣泛應用,這不僅改變了職場生態,也對從業者提出了新的挑戰。

數字人的廣泛應用,標誌着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深入滲透。Ta們有着高效、低成本的優勢,逐漸成爲企業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工具。然而,這一變革也對傳統工作崗位形成衝擊,尤其是對那些重複性高、創造性要求低的工作而言,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替代。

保持適當的警惕之心是必要的,但也不必過分緊張。因爲從宏觀來看,AI和數字人的到來還處於發展的前期階段,替代人類崗位的作用實際上是有限的。而且,在數字人投入市場的過程中,同樣會誕生一些與其相關的新生崗位可供人類員工選擇,從而在一定程度帶動就業。因此,要注意的是,在數字時代,技能的精通不再侷限於專業知識的掌握,更多的是對新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外,隨着遠程工作的普及,“數字遊民”這一新興社會羣體也讓職場人看到更多生活方式的可能。

在AI技術不斷發展和取得突破之後,未來的職場會是什麼樣子?還會需要真人員工嗎?據專家預測分析,在未來,職場人或許還能擁有許多自己的“職場分身”,能夠以多元化的職業路徑打造個人品牌、兼職創業等,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總之,數字時代對職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場人不僅需具備跨領域的知識儲備,更需要有創新思維和靈活應變的能力。職場人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以一技傍身,積極擁抱變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持續發展。

文 朱蘭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