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开封日报

李雪

据报道,今年“618”,天猫、京东、快手等电商平台纷纷官宣预售制“下线”。现货开卖,有消费者感慨:“大促回到最初的状态,买东西是不是得靠抢了?”记者梳理发现,以取消预售为代表,今年“618”各电商平台继续突出玩法简单直接。而在保价方面,电商平台也延续了“卷”的态势。

消费者“苦预售久矣”。“预售”设立的初衷包括帮助商家提前准备商品库存、减轻物流压力等。不过,从现实来看,一些预售制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电商预售甚至成为侵权“预谋”手段。

如今,主流电商平台纷纷宣布全面取消预售制度,直接开卖现货,这个沿用了10余年的电商大促法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例如,天猫的五折会场于今年“618”回归;在6月上旬,京东将先后推出9.9包邮日、超级直播日、PLUS会员日等主题活动,着实体现了“诚”字。

不必讳言,取消网购预售制,可以最大限度遏制“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等问题。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为期许的是,玩法简单、服务到位。值得注意的是,以“低价”“优惠机制”吸引消费者付定金的优势也逐渐消失,而各种优惠机制能简则简,同样是对消费者的利好之举。

然而,取消预售制后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商家库存压力增加,这就需要商家做好充分准备。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化购物流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做好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明显违法违规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主播和商家,依法严厉处罚,净化电商环境。

网购预售制终结,电商平台拼的更应是服务。毕竟,口碑的建立终究要靠消费者的信赖。因此,电商平台和商家应着力于产品质量提升、营销方式创新、做好售后服务等方面,而不是挖空心思为消费者挖坑设伏。也唯有此,购物节才能够实现多方共赢。

关注“汴平”

看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