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開封日報

李雪

據報道,今年“618”,天貓、京東、快手等電商平臺紛紛官宣預售制“下線”。現貨開賣,有消費者感慨:“大促回到最初的狀態,買東西是不是得靠搶了?”記者梳理發現,以取消預售爲代表,今年“618”各電商平臺繼續突出玩法簡單直接。而在保價方面,電商平臺也延續了“卷”的態勢。

消費者“苦預售久矣”。“預售”設立的初衷包括幫助商家提前準備商品庫存、減輕物流壓力等。不過,從現實來看,一些預售制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電商預售甚至成爲侵權“預謀”手段。

如今,主流電商平臺紛紛宣佈全面取消預售制度,直接開賣現貨,這個沿用了10餘年的電商大促法寶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例如,天貓的五折會場於今年“618”迴歸;在6月上旬,京東將先後推出9.9包郵日、超級直播日、PLUS會員日等主題活動,着實體現了“誠”字。

不必諱言,取消網購預售制,可以最大限度遏制“尾款漲價不誠信、預售商品不保價、承諾贈品不兌現、承諾時間不發貨、最低價宣傳不屬實”等問題。但對於消費者而言,更爲期許的是,玩法簡單、服務到位。值得注意的是,以“低價”“優惠機制”吸引消費者付定金的優勢也逐漸消失,而各種優惠機制能簡則簡,同樣是對消費者的利好之舉。

然而,取消預售制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商家庫存壓力增加,這就需要商家做好充分準備。與此同時,電商平臺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優化購物流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做好售後服務等方面;加大對商家的監管力度,並積極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對明顯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主播和商家,依法嚴厲處罰,淨化電商環境。

網購預售制終結,電商平臺拼的更應是服務。畢竟,口碑的建立終究要靠消費者的信賴。因此,電商平臺和商家應着力於產品質量提升、營銷方式創新、做好售後服務等方面,而不是挖空心思爲消費者挖坑設伏。也唯有此,購物節才能夠實現多方共贏。

關注“汴平”

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