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曲靖日报

劳动实践促成长 五育并举润心田

——2024年云南省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暨成果展在沾益举办

张照彬 文/图

与会人员参观沾益区水桥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曲靖农业学校实训基地内,同学们正在制作面点。

“在劳动中,我学会了坚持和耐心,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认识到了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尊重。这些感悟都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也将伴随我走过青春,走向成熟,助力我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曲靖市民族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沙梦瑶在2024年云南省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暨成果展上的发言。

为进一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搭建云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交流机制平台,总结展示成果、打造劳动教育品牌、提升劳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引领全省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日前,2024年云南省劳动教育现场推进会暨成果展在沾益区举办,来自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有关领导及处室负责人,全省各州市教育体育局分管领导、有关科室负责人、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示范学校校长等8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楚雄州教体局、曲靖市沾益区教体局、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市澄江市凤山小学、昆明市第三中学、红河州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曲靖市民族中学8家单位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截至2023年底,云南省中小学校共有5582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示范学校有100所,劳动教育典型案例82个,遴选出48个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基地)15个。

沾益区2021年5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是云南省三个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之一。沾益区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以“一盘棋”思想绘制全区劳动教育新蓝图,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体牵头、学校主抓、家校互动、校企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各学校积极开发特色课程,通过跨学科融入,积极开发包括家政、烹饪、手工、园艺、养殖、种植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同时,强化劳动教育基地建设,通过自建、共建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加快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全力打造“农业+”“工业+”“非遗+”“生态+”“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基本实现“校校有基地、人人能参与”的劳动教育实践目标。

2023年底,沾益区创新成立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采取1名主持人带 15 名成员,每名成员带 5 名学员的“1+15+5”模式,培养一批区级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全域提升教师素养。同时,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文明实践、科学实践等基地作用,让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增添动力、合力。播乐中学“师生劳动·播散快乐”、水桥小学“我爱我家·快乐厨艺”、新源小学“幸福劳动·健康成长”、三道坎苗族小学“传承非遗·携手同行”等校本课程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结合此次推进会,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沾益区水桥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曲靖农业学校实训基地以及曲靖市科创企业孵化中心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来自全省不同州(市)的10个校外劳动研学基地在现场展示了劳动教育实践成果。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杨红琼在会上指出,劳动是新时代学生成长的“必修课”,教育部将培养学生劳动养成习惯列为2024年工作要点,省教育厅结合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全省劳动教育提升工程,大中小一体化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要培养劳动教育的氛围,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促进家校社共育共建,形成多元推动、协同实施的工作合力。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崇尚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