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晚報

響應全國助殘日 讓他們“聽”到垃圾分類呼聲

大東區分類辦在大東區聾啞學校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

5月21日,爲響應全國助殘日,由瀋陽市分類辦聯合大東區教育局、大東區分類辦主辦的“垃圾分類進校園 志願踐行有你我”生活垃圾分類進校園主題宣傳和愛心捐贈活動,在大東區聾啞學校舉行。分類宣傳與愛心呵護同行,垃圾分類走進聾啞學校,讓那些失聰的孩子既能夠“聽”到垃圾分類的呼聲,也可以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與呵護。此次活動也拉開了大東區開展的第二屆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週集中宣傳活動的序幕。

失聰孩子心中埋下愛護環境的種子

活動在一場名爲《有我》的優美手語表演中展開,同學們在手語老師的指導下,伴隨着歡快的音樂展現自我,用手語詮釋參與垃圾分類的美好意願。隨後,全校師生與現場觀衆通過垃圾分類志願者的講解和手語老師的幫助,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學生們用眼睛解讀着手語老師的每一個講解,眼中充滿了對學習分類知識的渴望,在心中埋下了愛護環境的種子。

大東區在聾啞學校舉辦全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週的首場宣傳活動是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主題活動的延伸,讓垃圾分類志願者將愛心傳遞到特殊羣體中去,並在其中宣傳垃圾分類、開展垃圾分類工作,這也是大東區探索垃圾分類宣傳形式、開拓垃圾分類宣傳陣地的又一次大膽嘗試。有了聾啞學校師生的參與,垃圾分類宣傳的觸角將更加深入,這也更加體現了大東區全民參與分類、踐行分類的決心。

在無聲世界裏創造屬於自己的“聲音”

隨後,師生共同表演詩朗誦《地球的細雨》,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卻有着對綠色家園的憧憬,他們參與垃圾分類的行動雖無聲,但對保護地球家園、開展垃圾分類的美好願望卻在同學們的心中默默傳遞。

大東區聾啞學校校長馬衛軍說:“學校每週都會安排垃圾分類的課程,並定期開展主題班會、主題升旗等活動,將垃圾分類的理念、知識傳遞給學生,希望通過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授課通過綜合考量在學生中選擇出分類宣講員,希望他們把垃圾分類和環保的理念傳遞下去。”活動主辦方還爲這些學生頒發了“垃圾分類公益宣傳員”榮譽證書及綬帶。

“這些分類公益宣講員通過培訓後即可上崗,今後瀋陽市各個分類宣教基地如有特殊羣體參觀學習,他們就可以參與其中,爲特殊羣體進行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爲垃圾分類發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也讓瀋陽市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更加完善、壯大。”市分類辦相關負責人在採訪中告訴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愛心在校園傳遞 環保理念在校園生根

當天的活動中還設置了愛心捐贈環節,市、區分類辦,大東區教育局和愛心企業爲聾啞學校的孩子們帶去生活用品,並一一送到他們手中。活動前夕,主辦方通過跟孩子和老師的溝通,真正瞭解孩子們的需求後再採購禮物,把一份份來自社會的關愛真正送到孩子們的心坎上。主辦方希望以此傳遞愛心,表達全社會對他們的關注與呵護,讓愛心在校園裏傳遞,爲這些特殊的孩子帶去希望和溫暖。

大東區聾啞學校的操場搭建有“環保分類市集”,市集的左手邊擺放着垃圾分類手工作品展示區,右手邊是垃圾分類繪畫作品展示區。在市集中部的攤位內,學生們可以用可回收物兌換各種食品、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在手工作品展示區內,學生利用自身動手能力強的優勢,製作了一個又一個精美的作品,有用樹枝和紗巾做成的麋鹿、純淨水瓶做成的呲水槍、圖釘拼制的人物畫像、舊輪胎做成的花環、飲料瓶製作的飛機模型……這些變廢爲寶的小手工,展示了孩子們超強的動手能力和無窮的想象力。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簡丹寧 受訪者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