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松山湖科学会议本月25日开幕

院士专家论道“大模型具身智能”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马骏 通讯员松科、梁文英)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多学科技术,正在推动智能经济时代加速到来,今年被业界视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各方怎样才能挺立潮头浪尖?记者昨日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获悉,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将于25日至26日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整体以“大模型具身智能”为主题,届时近40位院士专家将齐聚东莞,围绕5场专题学术讨论会分享最新技术趋势和突破性进展,展示前沿科技成果、探讨产业发展机遇,深度促进交流对接并为企业把脉问诊。

据介绍,会议集聚了包含张钹、李国杰、王树新、张建伟、郭毅可、戴建生、郭书祥、孙茂松、陈小奇9位院士在内的近40位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院士与青年科学家比例约为1:3,为青年科学家“摆凳子”“搭台子”。

跨领域跨学科

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意味着我国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鼓励各行各业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的多场景应用。

“具身智能”不仅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走向物理世界的前沿方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开辟的新领域、新赛道。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将聚焦“大模型具身智能”领域,采用1场全体大会,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AIoT与工业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医疗、伦理与治理等专题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展开。

各专题讨论既相对独立又交叉融合。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会议中,院士专家们将围绕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面向基础研究前沿,面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需求,聚焦大模型时代下具身智能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走向展开研讨,以期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成为学界业界间联系纽带

会议期间,与会院士专家通过深入交流、研讨,有望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场景等议题,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发展建议,形成《2024松山湖科学共识》对外发布,以供相关部门作决策参考。

《2024松山湖科学共识》将凝聚参与此次会议院士专家的智慧,是此次会议主要成果沉淀。“每年松山湖科学会议将聚焦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定题定人发起交流讨论,为科学服务,为科学家服务。”广东院士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会议期间还将开展科学家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活动,围绕企业重点技术需求,组织院士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邀请院士专家团队携前沿尖端科技成果与政、产、学、研等多方交流对接,架起学界和业界之间的联系纽带,促进双方在科研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什么是具身智能?

1950年,“计算机之父”图灵在他的论文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概念。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在物理世界的进一步延伸,它是实现思考、感知、行动三者有机智能融合的机器或系统。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具身智能逐步走进现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