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评论员观察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农家乐行业正面临“退潮”。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已有8万多家农家乐注销。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农家饭店过去最多时达到了21家,现仅存9家。众多农家乐纷纷注销或转行,昔日盛况已不复存在。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农家乐为何难再“乐”?

从本身看,“质量”问题影响口碑。提到农家乐,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土得掉渣”;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农家乐,“饭菜不卫生”“黑心农庄”等吐槽也不在少数……服务品质低、基础设施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无一不影响着消费者对农家乐的期待和评价。此外,产品和服务过于单一、同质化严重,也是一些农家乐存在的共性问题。有经营户直言,“客源大多是本地人,很难吸引外地人来”。

从市场看,需求变了影响发展。农家乐兴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彼时,吃住一体、田园风光的定位,既契合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基本需求,也能满足人们对“归园田居”“诗和远方”的向往。但如今,消费者的需求更多元,选择也更多了,不仅追求美食和环境,也看重服务和体验,“要好吃好看好玩”。民宿、自驾、露营以及乡村游等新业态兴起,进一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相较之下,传统的农家乐模式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那农家乐是否再难“乐”?并非如此。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休闲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增注册1720家农家乐。这一数据说明,农家乐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其所承载的乡土情结和田园美好,仍对不少人有吸引力。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对农家乐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想办法转型升级、提档换代,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需求,值得深思。

一方面,要洗牌。要想破局重组,对现有市场进行摸查、严加监管,是前提。严格把关农家乐的定星评级,通过摘星、降级对行业进行洗牌,优胜劣汰之下行业自然迈入良性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要借力。积极与其他主体开展合作,因地制宜推进规模化经营,驱动农家乐产品向专业性、趣味性方向深耕,是大势所趋。同时,要善用网络媒介引客、留客。近段时间,县域游颇为兴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力互联网媒介,打开了知名度。在社交平台开展精准营销,打造网红农家乐、网红打卡地等,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任何产品、任何行业也都逃不过“变”的定律。对农家乐而言,不断调适自身的发展模式,尽可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变局之中保持“农”的质感、“家”的温暖,才能留得住游客、守得住“乐”。

(庹亚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