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王碩

《&nbsp人民政協報 》 (&nbsp2024年05月22日 &nbsp第&nbsp09&nbsp版)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下,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錢小石教授團隊在電卡製冷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電卡製冷技術具有電能損耗小、能效高、零溫室效應潛能以及易於小型化、輕量化等優勢,有望替代現有製冷劑。研究團隊利用分子缺陷修飾的方法,通過調整高分子中的缺陷比例,使得目標高分子在外加電場(66.7 MV/m)下,表現出9 K的絕熱溫變和1.9%的面內應變。改性後的高分子薄膜無需額外的機械驅動力輸入,在電場作用下同步產生位移和冷熱變化,實現了材料即器件、器件即材料的自驅動製冷效果。

該器件能夠在製冷和熱泵工況下拉開大約4 K的溫寬。。由於無需外加驅動部件,器件空間利用率高,其單位空間上的製冷功率密度相比於其他電卡製冷器件提升了近百倍。此外,憑藉其輕質、體積小、能耗低和柔性等諸多優勢,該器件可以對小空間內的芯片等發熱元件進行實現針對性、高效率和智能化製冷。(王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