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近日,全国“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徐州市云龙区举办。该区教育系统在人工智能促进资源共建共享、拓展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分析与教育评价三个方面的探索实践,获得与会嘉宾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近年来,徐州市云龙区积极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致力于建设统一、开放、共享的数字空间,支持师生个性化学习。依托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平台,梳理各学科优质网络资源,统一制作成“云码”,开展“云码云学”行动。“云码1.0”版本,鼓励各校学生自己录制“云码”,拓展“讲解小先生”“有声改错题”学习空间;“云码”2.0迭代升级,增设“劳动小能手”“体育小达人”实践空间。目前,“云码”累计使用量达900万余次,区域覆盖面达到100%。此外,该区于今年3月搭建大数据智能研修平台,教研团队可以线上、线下随时开展听课、评课、磨课活动;平台系统根据教师评价量表打分情况,自动分析师生课堂行为,还支持教研全过程录制、全素材管理,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在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云龙区着力拓展新的学习方式,在人机协作、场景创设、赋能手段等方面取得突破。

人机协同,促进深度学习,培养高阶思维。教师团队精选应用文心一言、讯飞星火、豆包等数十种比较成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反复试用比对,提炼符合教学需要的提示语模板,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信息科技等7门学科找到很好的应用点。

AI伴学,丰富情境体现,促进素养提升。通过构建虚拟混合场景,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现场沉浸感。如美术教师团队应用AI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在与上海专家团队的联合教研中执教展示课《汉兵马俑》。教师设计“现场连线”环节,让学生与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讲解员现场对话。在此基础上,团队延续汉文化主题,在《铺首衔环》《汉画龙》等课上设计使用数字分身与学生对话,给学生提供深度的沉浸式体验。

赋能评价,强调主动参与,优化教育评价。前期,区域应用精准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流程再造,构建“数据分析诊断学情—问题导向设计教学—精准教学课堂提质—智能作业有效练习—靶向作业拓展补偿”教学流程链,以数据反馈推动区域精准教学常态化实施。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以数据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区域高质量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学习分析,提升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近期,云龙区增设云龙区教育评价中心,围绕学生“四力”发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人工智能剖析各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差异系数,有效引领薄弱校找准发力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未来,云龙区将全面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的影响及变化,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为持续推进课改实践、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张瑜 刘潇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