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用滿12分鐘自動“黑屏”

武漢一小學給課堂電子屏幕安上“限時軟件”

長江日報訊(記者劉嘉通訊員鄒永寧羅金薇劉婷)21日上午10時20分,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一(3)班語文課堂,電子屏幕上亮着《動物王國開大會》的課件。12分鐘後,電子屏自動“黑屏”。語文老師譚瓊用傳統黑板將電子屏“蓋上”,拿出黑白識字卡片教孩子們識字組詞,邀請他們上臺展示剛學到的內容。學生組了“好詞”,譚瓊就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來。

本學期,該校在解放路校區48間教室和22間專用教室的一體機電子屏的後臺植入“限時軟件”,教師每節課累計使用12分鐘後,電子屏幕就會自動關閉,直到這節課結束,屏幕才能再次開啓。

該校五年級(6)班徐莜然說,這學期以來,她感覺到課堂上用電子屏的時間少了,參與和實踐的機會多了。“比如在科學課的時候,以前老師經常會在電子屏上放實驗的視頻,現在老師會讓我們小組成員之間自己討論實驗的材料及實驗的方法,還會動手操作。”

該校校長張基廣從教38年,當校長27年,經歷了從傳統的板書教學,到教室一體機電子屏幕廣泛使用的全過程。他觀察到,現在一體機電子屏的使用太過頻繁,“有些老師節節課都較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有些老師把書本搬上了屏幕,對使用PPT進行教學產生了依賴”。

“如果一天下來,節節課都較長時間使用一體機電子屏,學生一天到晚盯着電子屏幕,眼睛怎麼受得了?”張基廣認爲,並不是每節課、每個教學環節都非得用電子屏幕,用粉筆和黑板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動用電子屏幕,能夠讓學生充分想象和聯想的地方就不要用直觀的視頻。

2021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等十五部門聯合印發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確規定: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中小學每節課40分鐘,使用電子屏幕時間應控制在12分鐘左右。

但現實課堂教學中,沒有時間提醒,教師對電子屏幕使用時長很難掌控。爲了“破題”,張基廣近年來多次聯繫相關廠商,要求在系統內設置限時使用程序,但都沒得到回應。今年3月,他求助武昌區教育局電化教育中心,安裝限時軟件的想法得以實現。

張基廣說,給電子屏幕限時,倒逼老師逐步樹立保護學生視力意識,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設計,把更多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

該校四年級(4)班學生家長霍鵬飛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孩子上小學前就有先天性的散光和近視,只要坐在教室靠門或靠窗的邊緣位置,就因反光看不清電子屏幕上的字跡,給用眼造成了壓力。“學校限制電子屏幕的使用,我們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並且支持。”

(楊楓對本文亦有貢獻)

[2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