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洪水跡尚在 庭花已先妍

雁翅鎮建設“詩畫鄉村”選出“美麗庭院”

門頭溝區雁翅鎮淤白村曹正珠家的小院乾淨整潔,被評爲鎮裏首批“美麗庭院”,爲“詩畫鄉村”建設發揮“排頭兵”作用。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本報記者 張驁

昨天一大早,門頭溝區雁翅鎮淤白村村民曹正珠打了一盆熱水,對着鏡子刮臉。原來,他家被評爲鎮裏首批“美麗庭院”,他正準備去領獎。全村500多戶,首批獲評家庭只有5戶,除了乾淨整潔外,老曹家和美的家風,與鄰居和睦的關係都是取勝關鍵。獲評後,他將成爲“排頭兵”,和鄉親們一起推動全村“詩畫鄉村”建設。

“不太會說,只會幹。希望全村面貌越來越好,大家比一比,誰的貢獻大。”站在領獎臺上的曹正珠下意識拍拍麥克風,顯然有些緊張。獲獎感言沒說幾句,75歲的他就笑了起來,一個勁兒地念叨,“不太會說,不太會說。”

老曹是位憨厚的農民,待人特別熱情,聊上幾句就邀請來家裏坐坐。走進曹家小院,屋門口的架子上擺滿了各樣花卉,堂屋的魚缸裏養着他最愛的觀賞魚。

“院子挺漂亮吧,可最應該看的在這呢。”說着,他指了指窗根兒,用手比劃出一道橫線,那是洪水留下的痕跡。去年特大洪災期間,村裏受災比較嚴重,道路、基礎設施受損,每家每戶都進水了。直到去年8月中旬,老曹和鄉親們才慢慢從最初的驚慌中回過神來。

曹正珠記得,村黨支部書記曹宏武帶着村幹部、黨員代表走訪時,向大夥兒徵求災後重建的建議,村裏老人都說:“就盼着村裏像以前一樣漂亮,把民宿也恢復起來。”

和鎮裏很多村落相比,淤白村“顏值”原本挺突出,且歷史悠久。該村始建於元代,石頭是這裏的特產。青石建成的小巷、山石建造的民居、安放在空地上的巨大石碾讓村子別具韻味。2019年,這裏還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帶動了村裏的民宿產業。

洪水過後,村裏的各項建設逐步展開,可大夥的心氣兒仍有些低落。鎮黨委會上,曹宏武提出問題,經過幾輪走訪、調研,“美麗庭院”評比在雁翅鎮各村展開。細看規則,條目不少,既有四清(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斷壁、清庭院);還有四化(淨化、綠化、美化、亮化)。此外,規則鼓勵大家營造安居樂業、美麗舒適、文明和諧的環境,把村居建設成如詩如畫的美好家園。

“好的村容村貌,和諧的鄉風是我們發展的關鍵。在評選過程中,村裏5家民宿已經恢復營業,另外15家也在籌備過程中,大夥都鉚足了勁,發展文旅產業。”曹宏武說。

“詩畫鄉村”建設是門頭溝災後重建的重要抓手之一,自今年年初以來,妙峯山景區、爨柏景區陸續開放,京西羣山在春節、五一等假期迎回了觀光客,重建成績滿滿。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美麗庭院”獲評當天,第十六屆淤白文化節也拉開序幕。聽着悠揚的戲曲,看着歡快的舞蹈,曹正珠脫口而出:“有戲,有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