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範榮

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從平價到高端,從大衆市場到細分領域,龐大且多元的需求,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而我國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又以強大的供給能力回應着需求。這樣的互相刺激下,中國製造的綜合實力邁上了新臺階,隨手一拍都是一份精彩。

今年以來,探廠視頻在網上悄然興起。顧名思義,視頻主要是博主對一些工廠生產過程的原生態呈現,進而吸引外界對產品的關注和採購。目前,鞋服、首飾、家紡、食品、電子等日常大衆消費品領域,幾乎都有博主進行探訪。評論區裏,“想下單”“求供貨”等留言促成着一場場消費者和工廠的雙向奔赴。

探廠視頻爲什麼火了?需求推動是繞不開的一條。從個人層面看,很多消費者愈發不願爲品牌溢價埋單,轉而尋求質量上乘、價格親民的高性價比商品。通過探廠博主的走訪選品,消費者能夠更順暢地買到心儀好物。從行業層面看,博主們對產品生產加工過程的直觀呈現以及網絡平臺的精準推送,可以幫助產業鏈上的主體更快找到合作伙伴,特別是瞄準“出海”的中小企業,正需要一個被看見的契機。從情緒價值看,我們的生活被中國製造支撐,卻鮮有人瞭解其背後的故事,循着博主的鏡頭去了解“冷知識”,不失爲一種樂趣。多方面需求的共同作用,推動着探廠視頻成爲網絡平臺上的一條新賽道。

藉由探廠視頻,日常緊閉的工廠大門向大衆打開,亮點滿滿的畫面刷新着許多人對中國製造的認知。比如,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牛奶工廠裏鮮見工人,更沒有擠奶、裝奶等環節,而是“機械員工”有條不紊地忙碌,全程看不到一滴奶。比如,供給響應的靈敏化。這邊演唱會市場走熱,那邊全綵LED大屏等新需求就被迅速捕捉,進而源源不斷地轉化爲現實供給。比如,品質把控的精細化。即便只是一個小小的拉鍊,廠商也要在底座是直角還是圓弧等細節上反覆打磨,以求品質“內卷”下的突圍……這些生動鮮活的一手內容,不僅讓人對中國製造有了更爲具象真切的認識,也悄然展示出我們國家的製造實力。

以更大視野來看,上述種種只是驚鴻一瞥。在那些不曾爲人矚目的日子裏,中國製造從未停下腳步,而是一直拔節生長。新工業革命催生了大量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這爲中國製造的提質升級奠定了技術基礎、明確了發展方向。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發生時我國積貧積弱的情況不同,一個強起來的中國具備抓住這次工業革命機遇的產業基礎條件。同時,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從平價到高端,從大衆市場到細分領域,龐大且多元的需求,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而我國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又以強大的供給能力回應着需求。這樣的互相刺激下,中國製造的綜合實力邁上了新臺階,隨手一拍都是一份精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特別是大浪淘沙的消費市場,向來要靠硬實力立足。一路成長的中國製造,逐漸扔掉“低廉”“山寨”等標籤,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了口碑。一項來自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國風流行,國潮湧動,如今國人的購物車裏超過8成的商品都是國貨。這種改變同樣發生在海外。毋庸諱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一些海外消費者一提中國製造,想到的就是鞋帽襪子,如今“中國質造”“中國智造”乘勢而上,滿足着海外消費者從“能用”“實用”到“好用”“愛用”的升級需求。中歐國家的街道上行駛着中國製造的電動巴士,西歐家庭的客廳中放着中國製造的可摺疊激光電視,透過世界貨架上的中國製造之變,中國品牌形象也在悄然煥新。

於一國發展而言,製造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骨架;在全球競爭之中,製造業是一個國家掌控技術話語權、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這一攸關國計民生的領域,理應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探廠記”等宣傳新形式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它們展示了實體經濟的魅力,更堅定着夯基固本的社會共識。當今世界,逆全球化暗流湧動,經濟合作的大門在政治之手的操弄下說關就關。尤其是部分發達國家制造業迴流態勢明顯,貿易政策、科技政策不斷調整,技術合作的不確定性增多,讓我們切實感受到製造業“必保”的極端重要。全社會一起努力,不斷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當中國製造“骨骼”更強健,新增長極定會加速湧動,我們應對外部風險的腰桿子才能更硬。

5000平方米,10347個貨架,91萬件貨,如此大的倉儲承載量則僅需3個員工操控機器完成即可。“這和我印象中黑乎乎、需要人工搬運的倉庫完全不一樣。”在一期探廠視頻中,主持人大開眼界、由衷感慨。中國製造還有太多驚喜不爲外界所知。不斷跋涉,不斷超越,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想象一定會不斷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