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韓宗峯

近日召開的江蘇國企混改基金2023年度合夥人會議傳出消息,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江蘇國企混改基金形成階段性成果。與會企業家表示,“混改基金作爲‘耐心資本’,十分願意投資需要長期研發和技術積累的科技企業。”作爲金融領域的專業術語,“耐心資本”首次在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耐心資本”通常被業內認爲是不受市場短期波動干擾、能夠長期爲投資項目提供穩定資金支持的資本,是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企業,要取得原創性、顛覆性成果,往往要經歷坎坷的技術奠基及突破過程、成果市場化應用過程,回報週期漫長且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市場大潮中,很多科技型企業由於前期資金投入大、成果轉化面臨梗阻等原因,很長時間內難有良好財務表現,甚至可能“倒在黎明之前”。正因爲科創產業專業性強、週期性明顯、風險係數高等特徵,科創產業天然需要與“耐心資本”攜手前行。

“耐心資本”顯著區別於喜歡“快進快出”、慣於投機炒作的“遊資”,它更看重長線投資、價值投資,能扛住較高市場風險、抵禦市場短期波動。通過引導長線資金加大對科創產業的“輸血”力度,可以爲投資和研發項目提供長期穩健資金支持,“耐心資本”也能從中獲益。比如,從2008年到2022年的14年投資長跑中,巴菲特從投資比亞迪中得到約38倍的投資回報率,比亞迪也獲益頗豐。另據《科創板日報》報道,在當地國有資本支持下,常州去年迎來IPO大爆發,相繼走出多家上市企業。這就是科創領域“耐心資本”的不凡效力體現。

近年來,我省在引導培育“耐心資本”方面動作頻頻、成效明顯。今年省科技部門將聯合金融機構在科技領域新增專項貸款授信2700億元,推動科技與金融“雙向奔赴”;南京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創新”“科技型企業價值評價”等爲科技企業提供精細化、差異化金融支持;蘇州借力股權投資基金集聚更多產業資本,打造“資本+科技”創投生態。行動有力、成果豐碩,但我省在科技創新領域依然面臨“耐心資本”供給不足、長週期資金供應短缺等問題。當前江蘇正奮力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無論是發展新能源汽車、培育低空經濟,還是強化基礎研究、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所需投入資金數量大、週期長,這尤需資本“耐心”投入。

熨熱科創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培育更多“耐心資本”。我們要構建多元化、差異化信貸產品與服務體系,打通政策支持體系,鼓勵社保資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參與到“耐心資本”中來,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以“耐心資本”全面賦能科技企業。值得注意的是,“耐心資本”更代表一種投資態度,保險資金、信託資金、產業資本、私募基金等都可以是“耐心資本”,這就需要政府、市場、投資機構等多方協同,引導投資機構關注企業長期價值。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對資本設置更長週期投資回報率的業績考覈標準、營造政府領投機構跟投的氛圍、營造留得住中長期資金的市場環境等,吸引更多投資長線佈局,成爲“時間的朋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