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蘭州晚報

蘭州高新區推進滴水穿石農旅融合示範帶建設

田園美鄉村興 農旅融合繪新景

走進蘭州高新區定遠鎮水岔溝村,道路乾淨整潔,路旁的鮮花爭奇鬥豔,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正開門迎客;走進連搭鎮麻家寺村,村民自營的生態莊園裏,一株株牡丹色彩豔麗……處處呈現出一派安逸悠遠的田園風光。

蘭州高新區滴水穿石農旅融合示範帶主要涉及麻家寺村、水岔溝等9個行政村,覆蓋4778戶17752人。蘭州高新區通過康養、農旅產業的引入和發展,大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圍繞2024年重點村建設情況,計劃實施連搭鎮麻家寺村沿線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連搭鎮麻家寺村農業產業及配套設施項目、鄉村建設示範村項目、水岔溝村富鍶山泉水瓶裝水生產項目等9個項目,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

農旅融合助發展

位於水岔溝村的崎煜營地充滿了露營氣息,天幕、各式帳篷星羅棋佈,空氣裏滿是青草的味道。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營地所處區域原本是一處廢棄的炭渣場,而且長滿了荒草。在村兩委的支持下,炭渣場被填平,旁邊的河道被整治乾淨,村民談應虎一家在這裏打造了露營基地。在這裏,休閒娛樂、露營餐飲等一應俱全,吸引不少市民遊客前來。不僅如此,露營基地還成爲幫助村民致富的好產業。

“這幾年,麻家寺村的環境比以前更優美更乾淨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麻家寺村村民尋曉川頗有感觸地說。尋曉川在村裏開了一家名爲“小百合生態莊園”的特色農家樂,小院外綠樹成蔭,小園內花木繁盛,生意十分紅火。尋曉川說,麻家寺村乾淨整潔、處處見綠、花香鳥語的人居環境,以及逐步發展成熟的康養、農旅產業,是他選擇在家鄉創業的底氣。

記者瞭解到,蘭州高新區積極做好“生態+”“文旅+”的文章,在轉咀子—水岔溝—礦灣村—馬家屲—麻家寺環山道路打造10公里山地自行車運動、生態徒步遊體驗基地,還在麻家寺新建採摘大棚8座。同時,時代裏蘭紅色隴原基地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已對周邊環境進行綠化美化,正在推進研學基地、親子樂園等項目建設;榆中縣委舊址、馬家屲文博館正在進行布展工作……一批精心凝練實施的好項目將帶動滴水穿石農旅融合示範帶的發展邁上新臺階。

提“顏”增“質”添活力

“這幾年村裏的變化太大了!路寬了,樹多了,垃圾污水都處理了。”“原先河道邊都是垃圾和柴草,好多院子前也堆着雜物,現在都清理了。”“環境好了,我們心裏別提多舒服了。”……說起近年來村裏的變化,水岔溝村的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笑得合不攏嘴。

據水岔溝村黨支部書記馬金山介紹,今年以來,水岔溝村加快推進滴水穿石農旅融合示範帶建設,以富鍶山泉水廠、露營基地、富鍶循環生態農業產業園等建設爲抓手,推進人居環境和風貌提升。“今年以來,整治河道3公里、建設小花園10處、種植行道樹5公里、清理草垛20餘處。”馬金山說,“我們的鄉村淨起來了、美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

據瞭解,截至目前,定遠鎮、連搭鎮累計清理建築垃圾、柴草雜物、積存垃圾572噸;清理河塘溝渠38公里,淤泥、漂浮物等50噸;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等90噸;拆除危舊房、廢棄雜物棚、豬牛羊禽舍及露天廁所和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設及殘破牆、三線亂搭亂掛亂接等200餘處。種植綠化苗木2萬株,種植花草1.1萬平方米,在麻家寺等村建成小花園20餘個。

農村的美不僅體現在“外在美”上,還體現在“內在美”上。據瞭解,在全力推進滴水穿石農旅融合示範帶建設工作中,高新區還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全覆蓋。將文明村鎮創建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基層治理、農村黨建中,積極組織開展“村BA”、村晚等形式多樣的羣衆性文體活動,培樹鄉村文化新風尚。同時,全面推行“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建設,完善村規民約,健全村民自治制度,豐富議事形式;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基層治理模式,全面推動滴水穿石農旅融合示範帶建設高質量發展。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申亮 實習生 秦可欣 文/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