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體育報

林 劍

足球、籃球、排球三個集體球類項目參與人口多、社會影響大,長期以來深受人民羣衆,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喜愛。但近年來,我國三大球項目,尤其是男子項目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三大球要搞上去,這是體育強國的一個標誌。強基固本,厚植後備人才基礎,是振興三大球的關鍵環節、必由之路。

競賽是體育的核心和基礎,也是青少年後備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和抓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三大球青少年賽事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嚴重製約了我國三大球人才的成長和發展。《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和不久前12個單位聯合印發的《中國青少年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意見》都明確提出,加強青少年後備人才培養,完善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

在此背景下,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共同推出了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不同於傳統的綜合性運動會、單項錦標賽,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共設置足球、籃球、排球3個項目、6個組別,參賽選手均爲18歲以下年輕運動員。這是我國首次設立的專門針對三大球的青少年體育賽事,推動三大球從娃娃抓起,發揮競賽槓桿作用,厚植三大球后備人才基礎。

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將推動完善青少年賽事體系,推動青訓工作全面發展。可以增加賽事數量,促進與現有賽事有機銜接,完善青少年賽事體系,不斷提升人才質量;同時也能促進各地高度重視三大球青訓工作,在組建隊伍、開展訓練、人員選拔和投入保障等各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從而推動青訓工作全面發展,從源頭上解決三大球落後問題。

近年來,各省區市三大球隊伍出現大面積萎縮,通過設立運動會,組織隊伍以省區市的名義參賽,各小項比賽成績將計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總成績,以後每屆比賽的成績也將計入相應週期的全運會總成績,發出明確信號,推動各省區市重新承擔起三大球青訓職責,推動形成校園抓普及、體育部門抓青訓提高、社會力量抓職業和高水平隊伍的三大球發展格局,加快探索出一條舉國體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三大球發展道路。

當然,三大球人才的培養,三大球水平的提升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仍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從基層抓起、從基礎抓起,摒棄急功近利心態,真正做到久久爲功,一步一個腳印打造人才培養和提升通道。以青少年三大球競賽體系改革創新爲引領,堅定不移地走改革創新發展之路,讓“爲有源頭活水來”從願景成爲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