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日報

走進沈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轉子車間,一臺臺數字化工位機有條不紊地運行,電子屏幕實時滾動着各種數據,清晰記錄着每條生產線的生產進度、關鍵件完成率……今年一季度,沈鼓集團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0.5%和62.1%。

新一代信息技術爲生產運營提質增效,離不開稅收優惠政策的助力。“2023年,我們共獲得各項稅費減免超1.1億元,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注入了強大活力。”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姜妍表示。

記者5月20日從國家稅務總局瀋陽市稅務局瞭解到,瀋陽市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送政策、優服務、解難題,助力製造業企業用好用足稅惠紅利,在創新研發的道路上加速奔跑,不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爲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誕生地的瀋陽機牀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務國家戰略,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爲目標,聚焦產品的“智能”“高效”“自動化”,努力扛起振興我國機牀產業的大旗。

近年來,從企業集團重組到生產流程數字化轉型,再到智能化生產車間建設,瀋陽稅務部門組成專業服務團隊,上門爲企業提供點對點“會診式”服務,全面護航企業完成重整工作。在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稅務部門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靶向輔導稅費政策,積極助力企業享受留抵退稅等稅費政策,有效緩解了企業在研發投入、設備技改方面的資金壓力,目前企業成功實現生產系統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生產車間也逐步向量產化應用不斷邁進。

(下轉9版)(上接1版,萬千氣象看瀋陽 稅惠賦能向“新”行)

“稅務部門一直以來非常關注企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享受各類稅費政策,助力企業實現從‘傳統制造’向‘智能製造’質的飛越和邁進,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瀋陽機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和資本部副部長侯妍妍說。

紅色的機械臂動作精準、蛇形特種機器人伸縮自如,焊接機器人在大負載的同時完成精細至微米的點焊作業、汽車底盤合裝機器人穩穩託舉汽車零部件並精準裝配……

走進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宛如進入未來世界,該公司相繼攻克智能感知、自主決策等前沿、共性技術,現已研發出十大類百餘款移動機器人產品,覆蓋全行業全場景化應用。

“近三年來,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享受研發費稅前加計扣除超億元、軟件產品增值稅即徵即退數千萬元。”國家稅務總局瀋陽市稅務局企業所得稅處處長白連峯介紹。

在瀋陽,像新松公司這樣充分享受稅費政策紅利的高新技術企業還有很多,瀋陽稅務部門通過各類服務舉措有效推進了企業科技自立自強的腳步,突破“卡脖子”問題,也讓企業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裏。

瀋陽市稅務局也將繼續關注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發展,以務實的服務和創新的舉措爲高新技術企業釋放新活力注入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企業高質量發展。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劉洋

通訊員 王悅 孫得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