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在5月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製造業將保持恢復發展結構優化態勢(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劉志強

核心閱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21日舉辦新聞發佈會,回應經濟熱點問題。當前,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繼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持續推動內需潛力釋放;增發國債項目進展總體順利,各地正在抓緊推動項目開工建設。

如何看待當前製造業發展趨勢?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進展如何?增發1萬億元國債項目進展如何?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辦5月新聞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在會上通報了相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推動製造業持續恢復發展的有利條件正在積聚

4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0.4%,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隨着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企業效益有所改善,景氣水平和企業預期持續向好。”會上,李超對當前製造業發展趨勢作了具體分析。

從生產看,4月份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上月提高2.4個百分點;製造業PMI生產指數爲52.9%,爲2023年4月以來最高,反映出製造業企業生產擴張有所加快。

從需求看,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增長,貨物出口恢復增長;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爲51.1%、50.6%,反映出製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恢復。

從結構看,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PMI爲53.0%,呈現出較快發展勢頭。1至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7%,投資結構持續優化,爲產業結構優化夯實了基礎。4月,中型企業、小型企業PMI分別爲50.7%、50.3%,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反映出中小製造企業保持恢復發展勢頭。

李超同時表示,推動製造業持續恢復發展的有利條件正在積聚: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連續3個季度增長,爲企業擴大再生產等提供了有力支撐;1至4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9.7%,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5.5個百分點;4月份,製造業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5.2%,繼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

“總的看,我國製造業將繼續保持恢復發展、結構優化的態勢。”李超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切實提高製造業發展質效。

擴大有效投資。落實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

促進國內消費。加快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就業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加快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汽車、家電、手機等商品消費和文旅等服務消費,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等新增長點。

加快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深入實施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引導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升級,不斷提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持續釋放,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要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制定落實相關行動方案和政策舉措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比如,加大中央投資對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明確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李超告訴記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持續釋放。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堅持市場爲主、政府引導,充分尊重企業和消費者的意願,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李超表示,在工業、農業、建築、醫療等設備領域,以及汽車、家電、家居等耐用消費品領域,不少民營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具備優勢,有能力、有條件、也有意願參與相關工作。據有關方面不完全統計,部分家電企業、汽車企業已公佈的以舊換新補貼計劃金額超過150億元;多家電商平臺與生產企業合作投入超過100億元,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

“隨着相關政策持續落地,越來越多民營企業正積極參與,更多先進設備及高質量耐用消費品將進入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李超表示。

增發國債項目進展總體順利,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準備工作持續推進

去年,我國增發1萬億元國債,專門用於支持以京津冀爲重點的華北地區等災後恢復重建,以及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今年2月前,相關資金已全部下達到各地方。“增發國債項目進展總體順利,各地正在抓緊推動項目開工建設。”李超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落地的1.5萬個項目中,已開工建設的約1.1萬個,開工率超過70%。特別是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總體進展較快,以京津冀爲重點的華北地區等8省份項目開工率達到80%左右。

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還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從三方面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準備工作。

做好項目儲備。2月份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組織各地方各相關部門,梳理儲備今年能開工建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同時,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完善重大項目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機制。

細化任務舉措。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明確“硬投資”項目細化要求和“軟建設”具體舉措。“軟建設”是指爲保障投資項目建設而推進的制度建設,並根據需要制定出臺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

做好第一批項目下達準備。按照相關部署,在前期開展工作基礎上,梳理出一批符合“兩重”建設要求、可立即下達投資的重大項目,待國債資金到位後即可加快建設。

李超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做好“硬投資”項目組織實施,加快“軟建設”政策出臺落地,加強實施效果跟蹤評估,認真做好“兩重”建設各項重點任務的組織實施工作。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2日 06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