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裴健如    

深陷債務危機的愛馳汽車迎來了“復活”曙光?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獲悉,紐約時間5月14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公司哈德遜收購I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股票代碼:HUDA)宣佈,該公司已與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愛馳汽車歐洲公司,以下簡稱愛馳歐洲)簽署了業務合併協議書(以下簡稱協議書),這意味着,愛馳歐洲或將通過“反向收購上市”登陸美股。

根據協議書內容,愛馳汽車歐洲公司的股東將獲得新發行的Hudson Acquisition I Corp.普通股,股權估值約爲4億美元。交易預計將於2024年12月31日前後完成。“新實體的戰略定位將是利用我們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遠見和資源。”愛馳歐洲總經理柯力世(Alexander Carsten Klose)表示。

不過,相比愛馳汽車在歐洲市場的發展前景,外界或更關注其債務糾紛能否藉此解決。一位接近愛馳汽車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愛馳歐洲名義上是愛馳汽車旗下公司,但在運營和財務方面都相對獨立。

對於愛馳歐洲的最新動作,記者試圖聯繫愛馳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超和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付強,但截至發稿,對方均未回覆。

“借殼”收購I公司

事實上,愛馳汽車一直在爲融資努力,此前也尋求過以IPO方式上市。2021年6月,愛馳汽車曾被曝計劃登陸科創板,後無果而終。

相較傳統的IPO模式,SPAC模式上市更快、費用更少、流程較爲簡單。汽車公司通過SPAC模式上市此前已有先例,比如法拉第未來極星都是通過SPAC模式登陸美股。

2022年,愛馳汽車曾計劃反向借殼教培企業華夏博雅赴美上市。根據意向書條款,愛馳汽車估值總金額範圍爲50億~60億美元,收購完成後,愛馳汽車所有股權將被轉換爲上市公司的普通股。但就在2022年,愛馳汽車被曝資金週轉難題,隨後出現欠薪、供應商回款困難,以及辦公場地租金、物業費、水電費欠繳等問題,借殼上市計劃最終宣告失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此次“借殼”哈德遜收購I公司,愛馳歐洲也需要付出相應的資金成本。

根據雙方披露的協議(LETTER AGREEMENT)內容,愛馳歐洲在與SPAC交易完成前,需分三期向SPAC公司支付200萬美元(約合1446萬元人民幣)。其中,在雙方協議簽署前或協議簽署時,愛馳歐洲需支付100萬美元,該筆款項不可退還。另外兩筆50萬美元款項需在SEC文件提交時和收盤時支付完成。

“愛馳歐洲及其附屬公司始終尋求建立我們的核心優勢,以提高股東價值。與HUDA的合併是朝着這個方向邁出的又一步,我們很高興繼續爲我們的股東提供服務。”柯力世表示。

新增2.18億元執行信息

相比愛馳歐洲,愛馳汽車在國內仍深陷欠款風波。

據企查查信息,5月16日,愛馳汽車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2.18億餘元,涉及與江鈴控股有限公司相關合同糾紛案件。

在此之前的5月14日,愛馳汽車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47211元。截至記者發稿前,愛馳汽車有限公司共有3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未履行比例100%。

“欠薪也沒有支付。”上述知情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愛馳汽車去年拖欠的部分員工工資和社保公積金,至今也未得到妥善解決。

該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前愛馳汽車遭遇資金週轉問題時,曾使用過愛馳歐洲的資金,而隨着愛馳歐洲上市腳步臨近,其資金缺口或能得到緩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