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冰鑫 通讯员 郭 敏

本报讯 科技与创新碰撞!近日,2024年嘉兴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全市中小学的共52支队伍、100多名学生同场竞技、比拼智力。

据了解,本次大赛以“探索未来”为主题,要求参赛选手自主搭建参赛机器人,完成规定比赛任务,并通过计分和计时的形式进行成绩排名。比赛共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此次大赛的优胜队伍将被推选参加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浙江省区域赛。

据悉,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20年启动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比赛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青少年搭建起学习科技、交流成果、展示技能的舞台。

结构搭建、编写程序、调试设备……在比赛现场,各种包含着同学们奇思妙想的机器人集中亮相,创新的活力不断激发,思维的火花持续碰撞。

“我们还需要再调试一下设备,缩减时间!”比赛现场,各组选手沉着冷静,根据规则有条不紊地分析调试,操控机器人完成规定任务。

“机器人自主巡线和遥控避障这两个比赛科目最具挑战性,非常考验编程能力,同时对临场控制和估算能力也有要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高照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高源说,他连续两年参加这类机器人编程赛事。去年9月,他参加了在江西赣州举行的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在500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我设计的机器人机械结构并不复杂,主要由框架、驱动器、传感器以及连接机构组成。”嘉兴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陈思远说,和全市的比赛选手同台竞技、互相切磋,他感到既紧张又兴奋,“在面对复杂的任务和挑战时,我们的机器人程序和设计还有优化的空间,这次比赛结束后会好好总结经验,期待下次能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这是一次有益的创新实践!”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指导老师方娜看来,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强调学生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这样以赛带学的方式更加贴近实际应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赛为青少年搭建起展示才华、碰撞智慧的平台,每个机器人都是同学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动体现。”秀洲区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秀洲区在推动科教融合、做好科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科学副校长制度,聘请科研院所教授学者、高新技术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等担任9所科教融合试点学校的科学副校长,为学校导入高质量校外科学资源;共举办全区青少年自然笔记大赛7届、青少年科技节22届,在省市科创科普大赛中成绩斐然,涌现出一批未来新星,展现了全区青少年卓越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下一步,秀洲区科协将继续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为广大青少年搭建更多实践科学知识、锻炼综合能力的展示平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家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