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嘉興日報

■記者 吳冰鑫 通訊員 郭 敏

本報訊 科技與創新碰撞!近日,2024年嘉興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舉行,來自全市中小學的共52支隊伍、100多名學生同場競技、比拼智力。

據瞭解,本次大賽以“探索未來”爲主題,要求參賽選手自主搭建參賽機器人,完成規定比賽任務,並通過計分和計時的形式進行成績排名。比賽共分爲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三個組別,兩人一組進行比賽。此次大賽的優勝隊伍將被推選參加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浙江省區域賽。

據悉,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是經教育部批准,於2020年啓動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比賽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青少年搭建起學習科技、交流成果、展示技能的舞臺。

結構搭建、編寫程序、調試設備……在比賽現場,各種包含着同學們奇思妙想的機器人集中亮相,創新的活力不斷激發,思維的火花持續碰撞。

“我們還需要再調試一下設備,縮減時間!”比賽現場,各組選手沉着冷靜,根據規則有條不紊地分析調試,操控機器人完成規定任務。

“機器人自主巡線和遙控避障這兩個比賽科目最具挑戰性,非常考驗編程能力,同時對臨場控制和估算能力也有要求!”浙江師範大學附屬高照實驗學校八年級學生高源說,他連續兩年參加這類機器人編程賽事。去年9月,他參加了在江西贛州舉行的全國青少年通信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在5000多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全國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我設計的機器人機械結構並不複雜,主要由框架、驅動器、傳感器以及連接機構組成。”嘉興市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思遠說,和全市的比賽選手同臺競技、互相切磋,他感到既緊張又興奮,“在面對複雜的任務和挑戰時,我們的機器人程序和設計還有優化的空間,這次比賽結束後會好好總結經驗,期待下次能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這是一次有益的創新實踐!”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指導老師方娜看來,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賽強調學生通過實際項目的設計、開發來獲取知識和技能,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這樣以賽帶學的方式更加貼近實際應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大賽爲青少年搭建起展示才華、碰撞智慧的平臺,每個機器人都是同學們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生動體現。”秀洲區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秀洲區在推動科教融合、做好科學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全市範圍內率先實施科學副校長制度,聘請科研院所教授學者、高新技術企業專家、高級工程師等擔任9所科教融合試點學校的科學副校長,爲學校導入高質量校外科學資源;共舉辦全區青少年自然筆記大賽7屆、青少年科技節22屆,在省市科創科普大賽中成績斐然,湧現出一批未來新星,展現了全區青少年卓越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下一步,秀洲區科協將繼續加強青少年科技教育,爲廣大青少年搭建更多實踐科學知識、鍛鍊綜合能力的展示平臺,培養青少年的科學家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