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伃

非法證券活動如同一顆“毒瘤”,嚴重侵害投資者利益、擾亂資本市場秩序。

近年來,不法分子通過股市黑嘴、假冒App(網站)、場外配資、非法薦股、假冒仿冒券商等各種“陷阱”和“套路”誘騙投資者。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以來,券商已發佈116條非法證券活動風險提示。在日常處理投資者投訴時,有券商發現,很大比例的投訴緣於非法證券活動對投資者權益的侵害以及部分投資者對業務規則的誤解。

爲了防範非法證券活動,各方均在積極採取相應措施,持續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力度。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在2024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致辭時表示:“我們將動員各方力量,更有針對性地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遠離非法金融活動,更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5月15日,上海證監局聯合上海市委網信辦等部門開展“清朗浦江·e企共治”打擊網上非法證券期貨行爲專項行動。同時,爲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中證協於5月15日至6月15日組織開展防範非法證券宣傳月活動,主題爲“抵制非法證券期貨基金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然而,非法證券活動隱蔽性、複雜性極強,形式持續翻新升級,在追查和打擊上存在一定的困難,面對“花樣繁多”的投資陷阱,投資者很容易“踩坑”。防範、打擊非法證券活動面臨不小的壓力和挑戰。筆者認爲,作爲連接投資者與資本市場的橋樑,券商在防範非法證券活動、切實維護投資者利益方面肩負着重任。當前,券商線下營業部超10000家,線上App月活躍用戶數合計近1.5億人,證券行業從業人員數量超35萬人,龐大的線下網點、客戶數量以及從業人員分佈,也使得券商開展相關工作具有天然優勢。

首先,券商需要公開、透明地展示業務資質,在展業過程中積極履行投資者教育責任,將投資者教育納入各項業務環節。同時,券商還需提升自身的風險防範能力,加強內部管理,確保業務操作的合規性,從業人員需通過定期培訓及時提高識別和防範非法證券活動的能力,加強日常與投資者的溝通,提升投資者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其次,在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下,券商需要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投資者教育效能,提高對非法證券活動的系統識別及防範能力。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並預警潛在的非法證券活動,探索自動推送警示提醒信息等模式。積極拓寬傳播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對非法證券活動進行宣傳、普及和警示,對各類新型非法證券活動進行及時“彈窗”,提高投資者對非法證券活動的認識和警惕性。

最後,對於投資者自身而言,需要提高風險意識和防騙能力,抵制高額回報的誘惑,守好“錢袋子”,謹記“查清資質是關鍵”。例如,投資者可通過中證協官方網站打擊非法證券活動專欄,查閱“非法仿冒機構信息公示”“打非動態”“合法機構名錄”“證券公司網站”“打非典型案例”等。

防範非法證券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加強投資者教育是一項長期性、持續性、系統性的工作。券商應當久久爲功,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投資者保護工作,創新投教形式,幫投資者遠離“陷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