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笑寒

截至5月21日,我國7家健康險公司中,已有5家披露了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這5家險企一季度總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44.42億元,同比增長10.4%;實現淨利潤15.29億元,同比增長11.7%。

對比來看,今年一季度健康險公司的淨利潤增速高於人身險公司。據記者統計,已披露相關數據的76家人身險公司今年一季度共實現淨利潤599.45億元,同比增長約7%。

多位業界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消費者對中高端健康險的需求將持續提升,推動健康險公司保費增長和利潤提升。未來,健康險公司仍需科學確定產品定價,豐富保險責任,迴歸產品保障功能。

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

最高達48.9%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除2家健康險公司尚未披露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餘5家健康險公司(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均已披露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具體來看,保險業務收入方面,今年一季度,5家健康險公司總計實現344.42億元,同比增長10.4%。人保健康以245.36億元保險業務收入居首,同比增加8.2%。平安健康、太保健康分別以58.95億元、20.86億元居於第二位、第三位,分別同比增加7.2%、27.4%。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最高的爲復星聯合健康,其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達48.9%。

淨利潤方面,今年一季度,5家健康險公司中共有3家盈利,總盈利爲17.32億元,2家虧損,虧損額約爲2.03億元。其中,人保健康盈利額最高,爲10.36億元,同比增加1.33%;平安健康以6.63億元淨利潤居於第二位,同比增加75.7%。

從對業績貢獻的增長點來看,短期險及長期險期交成爲拉動業務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人保一季報中“人保健康”部分顯示,短期險及長期險期交首年保費收入增長成爲其保費收入的首要增長點,其中短期險保費同比增加15.5%,長期險期交首年保費收入同比增加48.1%。

健康險市場需求

有望持續增加

除盈利能力之外,償付能力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末,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保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273.04%、318.74%、256.00%、146.59%、120.12%。

對此,人保健康在報告中表示,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主要是由於過渡期政策效用衰減及業務規模增加所致;太保健康報告也顯示,過渡期方案結束,導致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最低資本增加;瑞華健康報告也提到,其最低資本上升,主要原因是過渡期政策,疾病趨勢風險趨勢因子第三年適用1.5%,導致疾病風險上升進而保險風險上升。

過渡期政策是指償二代二期工程落地過程中,對於受新舊規則切換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或跌破具有監管行動意義的臨界點的保險公司,原銀保監會根據其實際情況規定最長不超過3年的過渡期政策,實現新舊規則平穩過渡。公開數據顯示,太保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等健康險公司均申請了過渡期。其中,2022年至2024年爲償二代二期實行的過渡期,2024年爲償二代二期工程三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2024年過後,償二代二期對險企償付能力帶來的影響將逐漸平穩。

從風險綜合評級來看,5家健康險公司的風險綜合評級均達到標準。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5家健康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均達到B類以上,包括1家“BBB”評級、3家“BB”評級和1家“B”評級。

展望未來,業內認爲健康險需求將不斷發展。例如,方正證券分析師許旖珊認爲,2024年末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將全部開展DRG(按病組)和DIP(病種分值)付費方式改革工作,居民對中高端健康險的需求將持續提升。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消費者對於健康險的需求已經覺醒,購買需求也很旺盛。保險公司經營的關鍵是做好精準定位,匹配自身的客戶羣體,實現客戶價值的深度挖掘,降低獲客成本,通過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方式來提高客戶黏性。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黃德傑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未來,健康險公司在產品開發設計環節仍需科學合理定價,不盲目設定虛高保額,要豐富保險責任,迴歸產品保障功能;在產品宣傳銷售階段,要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切忌誇大事實;在產品售後服務環節,不得隨意停售,要做好產品轉換、客戶溝通、投訴處理等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