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明亮 济南报道

“坚持一个办学定位,锚定一个发展目标,强化三大战略,推进九项举措。”在5月21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山东财经大学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上,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查玉喜在报告中展望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学校的目标是在不远的将来,跻身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方阵”。透过报告,也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山东财经大学将迎来一场大的变革。

努力5年

要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八名

回首过去六年,山东财经大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展望未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量子通讯、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渗透和融合,也给山东财经大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报告中,查玉喜介绍,建设财经类高水平特色大学是学校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办学定位。而学校要锚定的一个发展目标便是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财经大学。

查玉喜介绍,要力争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实现学校全国A类学科的突破,总体办学实力位居省属高校前五名,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八名。在此基础上奋力赶超、争先进位,到2035年,力争1—2个学科成为国家一流学科,总体办学实力稳居全省高校、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一方阵”。

锚住发展目标,山东财经大学也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三大战略。

第一是强化学科筑峰战略。要提高学科水平,打造学科高峰。第二是强化人才强校战略。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强力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第三是强化服务山东战略。要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等优势,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校地同频共振、合作共赢,在服务济南“强省会”战略中展现担当作为。

到2027年

要完成全部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查玉喜介绍,为顺利实现未来五年及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目标,山东财经大学要全力推进九项举措,具体来说就是实施三大工程、聚力三大行动、夯实三大保障。

透过九项举措,可以看到,未来几年,山东财经大学也将迎来一场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建设的大变革。

“实施新财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实验班培养体系。”“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推进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强化导师选聘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条条人才培养方面的变革举措都透露出山东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范式方面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全面转变。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面前,专业内涵的变化或许是山东财经大学未来几年最大的变化之一。专业建设的“数智赋能”是学校未来几年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此,学校计划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421”行动计划为引擎,推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经济、管理等学科,推动新财经特色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促进课程建设数字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数字课程资源数量及利用率,培养既懂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查玉喜介绍,到2027年,学校要完成全部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力争新增5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打造学校教学新形态,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财经人才培养体系。

全力冲一流

今后五年,争取立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左右

学科建设、科研突破也是未来五年山东财经大学重要的工作内容。

查玉喜介绍,学校将着力构建高水平学科体系,全力培育、冲击一流学科。

未来5年,山东财经大学将优化学科建设布局,加快构建以优势学科为牵引、支撑学科为驱动,相互促进、有机融合、共生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学科交叉发展引导机制,深化新文科与新工科、经管学科与理工科融合。

科研突破也是未来几年山东财经大学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学校将实施科学研究登峰工程,聚焦国家及区域重大需求,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创新科研激励机制,实现科研质量数量双跃升。学校将着力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校级科研实验室,为数字化趋势下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奠定基础。统筹资源共享,加强有组织科研,推进科研力量战略性重组,协同创新攻关。

查玉喜介绍,今后五年,山东财经大学要争取立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项左右,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以上,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篇左右,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以上,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

要扩大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规模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报告提到,山东财经大学要建立全球财经人才数据库,依托海外合作机构和校友力量,加大海内外人才引进选聘力度。创设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高端平台,赋予学科领军人才更多权力,打造引才聚才的“人才特区”,通过平台优势吸引汇聚学科领军人才。

服务社会发展,未来几年,山东财经大学将整合全校研究力量,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现实问题,全力把“中国经济研究院”打造成省部级以上高端智库平台,提升承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课题的能力。

查玉喜介绍,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依托国际大学联盟等重要国际平台资源,扩大“朋友圈”,着力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和师资,探索筹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积极申报“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稳步推进AACSB等国际认证,提升学科专业国际认可度。

山东财经大学也将着力提升师生国际化素养。未来几年,学校将扩大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规模,拓宽教师赴海外访学研修及开展学术交流渠道,全面提升教师国际视野和教学科研能力。继续支持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拓展暑期国际学校项目,推进成建制联合培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