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本報訊(記者 曹政)近日,中關村(亦莊)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孵化器啓動,將爲初創型、成長型的機器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按照規劃,本市在南邊的亦莊、北邊的昌平各建設一個機器人產業園。其中,亦莊的機器人產業園進展較快,已經迎來多家企業入駐;昌平機器人產業園也已在今年一季度開工建設。

這次啓動的孵化器將積極瞭解企業發展狀況、各環節服務需求和目前存在的問題,爲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孵化器運營方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產業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李澤衆介紹,孵化器以智能機器人及產業鏈上下游初創型、成長型企業爲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創業輔導、項目路演、投融資、成果轉化、政策諮詢等服務,計劃三年將孵化面積擴充到9000平方米。

“孵化器作爲服務大衆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創新的重要載體,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聚寶盆’,我們將與機器人園區一起,爲機器人初創團隊提供一攬子專業服務,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提質升級。”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獲悉,目前孵化器團隊正與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合作,在園區建設檢驗檢測中心。按照規劃,今年10月底前將建成機器人電磁兼容測試實驗室和人形機器人測試實驗室,後續還將建設機器人智能化實驗室,具備機器人感知、認知、決策、執行、交互測試能力;此外,還將陸續佈局性能和安全實驗室、可靠性實驗室、信息安全實驗室和功能安全實驗室。

靈足時代創始人邵元欣期待在孵化器中獲得更好成長,這家企業是探索電機動力革新的企業,雖然落地亦莊沒多久,但已成功推出2款產品。首款產品一體化高性能準直驅關節模組已經拿到超萬臺訂單。

孵化器啓動當天,靈足時代等4家企業簽約入駐中關村(亦莊)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孵化器,這些企業業務涵蓋了機器人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等多個環節。

當前,北京經開區正在加速機器人產業集聚,促進技術交流,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截至2023年底,經開區已集聚了百餘家機器人企業,涵蓋以小米、優必選爲代表的人形機器人,以和華瑞博、長木谷爲代表的醫療健康機器人和以安川、京儀爲代表的協作機器人等細分產業領域,產值規模近百億元,佔全市機器人產業的50%,基本形成了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場景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