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周口晚報

在小學低年級教材中,童詩童謠數量較多。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朗朗上口、充滿童真童趣的詩歌能迅速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並且愛上語文課。

教師要藉助童詩童謠純淨的語言、跳躍的節奏、美好的情感、豐富的意象,讓孩子們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程的學科特性,而語文課是以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爲基礎,讓孩子們獲得文化自信、提高思維能力的核心素養。所以,在童詩童謠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

學習童詩童謠,孩子們可以瞭解並傳承民族文化,培養審美情趣,提升文化品位;閱讀具有積極意義的童詩童謠,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誦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童詩童謠,可以開啓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的智慧之門,引導他們以詩意的眼光審視周圍,潤澤童年生活。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主題,選擇適合的童詩童謠組織教學。比如,教師可設計季節的更替、自我的認同、與大自然的對話、換一個角度看世界等教學主題,通過朗讀、背誦、想象,生髮出個性化的理解,進而創作童詩童謠,讓孩子們在形象感知與言語表現的過程中積累運用語言,體會母語的魅力。

(川匯區基礎教育教研室 郭春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