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今南京故宮),享年71歲。據悉,朱元璋彌留之際,曾連續問了三次:“燕王來否?”但是,始終無人回答。

那麼問題來了,朱元璋明明要讓喪事從簡,各藩王只在封地祭拜,爲什麼又問朱棣來不來了,這不互相矛盾嗎?其實導致史書記載相互矛盾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4個字:篡改歷史。要知道朱允炆即位後,擔心藩王們不聽號令,尤其是懼怕能征善戰的燕王朱棣,於是開始了針對朱棣的削藩。一心想繼承大統的朱棣,本來心裏就有怨言,此時朱允炆削藩,正好給了朱棣造反的機會。

朱棣的皇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建文帝又活不見人,死不見屍。朱棣開始篡改歷史,他不承認建文帝的年號,將建文四年,直接改爲洪武三十五年。朱棣令解縉、姚廣孝兩次重修《明太祖實錄》,還順手把專門記載朱家血脈傳承的《玉牒》也改了。

建文元年,朱允炆着手削藩,此舉徹底激怒了朱棣,朱棣說自己之所以憤怒,是因爲朱允炆假傳聖旨,在朱元璋臨終前不讓自己進京探望,朱元璋去世後又不讓進京祭拜,這其實只不過是朱棣的藉口罷了,朱棣雄心勃勃,即使朱允炆不削藩,他也不會甘爲臣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