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身上有兩個顯眼的“標籤”:不折不扣的“臺獨工作者”、徹頭徹尾的“和平破壞者”。它們在賴清德5月20日發表的所謂就職講話中再次得到驗證。

這是一篇充斥着敵意與挑釁、謊言與欺騙的講話。賴清德在講話中“臺獨”立場更加激進冒險,大肆宣揚所謂“主權獨立”“兩岸互不隸屬”“臺灣住民自決”等分裂謬論,極力乞求外部勢力撐腰打氣,妄圖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繼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可謂是一篇徹頭徹尾的“臺獨自白”。作爲蔡英文的“接班人”、民進黨當局的新一任“頭面人物”,賴清德的表現再次暴露了自己“臺獨金孫”的“獨”性本質,態度極爲猖狂,主張更加激進。


圖爲賴清德資料圖,他在所謂就職講話中“臺獨”立場更加激進冒險

賴清德的惡劣行徑,是對一箇中國原則以及臺海和平與穩定赤裸裸的挑釁和破壞。如任其圖謀得逞,將是對臺海現狀最危險的改變、對臺海和平最嚴重的破壞,只會加劇臺海形勢緊張動盪,給臺灣民衆帶來深重禍害。

“臺獨”分裂勢力背棄民族大義、背離民心大勢,嚴重危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對此,我們決不容忍、決不姑息,決不會聽之任之。對賴清德的惡劣挑釁言行,大陸必將採取強有力的反制舉措予以懲戒。在此,我們要提前講清楚三個點。

第一,大陸的反制將是精準制“獨”。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同屬中華民族,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祖國統一,但是對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我們必須反制,必須懲戒。正所謂“臺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的“臺獨”挑釁愈甚,其喪鐘就會越敲越緊。挑釁一次,大陸必將反制一次;挑釁愈甚,反制愈烈。如若繼續恣意妄爲,只會加速自我滅亡。

第二,大陸的反制決不會停留在口頭上。我們的“工具箱”越來越充足,實質性反制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措施在不斷完善,越來越精準有力。而且,反制措施將以我們決定的方式和節奏展開,反擊的結果將確保大陸對臺海局勢的主導權與主動權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第三,外部勢力不要藉此煽風點火。按照此前一貫的“劇本”,恐怕外部勢力和民進黨當局又會拿“臺海和平與穩定”說事,大肆渲染臺海局勢的緊張氣氛,並企圖把造成這種狀況的責任推到中國大陸身上,絕口不提正是因爲“臺獨”挑釁以及外部勢力干涉,破壞了臺海和平的環境與條件。


不管賴清德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圖爲臺北101大樓資料圖

一箇中國原則是維護臺海和平的定海神針。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外部勢力必須明白的是,“以臺製華”註定徒勞無功。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國,今天的世界也不是百年前的世界。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堅如磐石,對於外部反華勢力的侵犯和挑釁行徑,只要他們做一次,中方就必定堅決鬥爭一次。臺灣問題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解決,中國必將實現完全統一。搞“以臺製華”,妄圖干擾、遲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純粹是癡心妄想。

“臺獨”意味着戰爭,與臺海和平水火不容、與臺灣同胞利益背道而馳。2008年到2016年的8年間,兩岸在和平發展道路上攜手而行,臺海氣候春暖花開。民進黨上臺後拒不承認一箇中國原則,致形勢急轉直下,兩岸關係迅速冰封。其後的8年時間裏,民進黨當局幹了多少謀“獨”挑釁的事,早已不勝枚舉。對賴清德這篇“臺獨自白”,有島內人士直言痛批,在“臺獨”道路上,賴清德的“‘獨’性前所未有”,更讓世人看透其爲權欲、爲私利不惜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將臺灣推向更危險境地的本性。是誰搞砸兩岸關係,讓寧靜的臺海重生波瀾,把臺灣帶向兵兇戰危的境地,給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災禍?答案不言自明。

我們要強調的是,不管賴清德講什麼、怎麼講,都改變不了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地位和事實,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改變不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越走越親的共同願望,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大勢。我們解決臺灣問題、完成國家統一的意志堅如磐石,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堅不可摧,反對“臺獨”分裂和外來干涉的行動堅決有力。賴清德和民進黨當局若要在“臺獨”絕路上一意孤行,最終只會撞得頭破血流。

延伸閱讀

媒體:若兩岸之間真有大事發生 時間節點應該是2027年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義偉 5月20日,賴清德就任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並發表了就職演說。

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指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如何稱呼大陸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臺灣政治人物如何稱呼大陸,是稱呼爲“大陸”,還是“中國大陸”,還是“中國”,代表着不同的政治立場。

果然,賴清德在演說中將大陸稱呼爲“中國”,並再一次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所謂的“中華民國”互不隸屬。

這是李登輝“兩國論”的升級版。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隨後發表的談話給賴清德的這次演說進行了定性。陳斌華說:“今天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講話,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大肆宣揚分裂謬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妄圖‘倚外謀獨’、‘以武謀獨’。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離、要合作不要對抗,是島內的主流民意。臺灣地區領導人罔顧民意、逆流而動,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充分暴露了其‘臺獨工作者’的本性。”

既然賴清德釋放了危險信號,大陸方面必定早有準備。那麼問題來了,賴清德4年任期內,兩岸之間會不會有大事發生?

筆者的預測是,未來4年內兩岸之間發生大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2027年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年份。換言之,如果兩岸之間真的有大事發生,時間節點應該是在2027年。

三個原因:

第一,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

2021年3月9日,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在出席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時說:“我擔心他們(中國)正加速其野心,有意在2050年以前取代美國主導國際社會的地位。”“在他們達成此目標之前,臺灣很明顯是他們的優先目標。我認爲,此威脅(攻打臺灣)在未來10年是相當顯著的,老實說,很可能就在未來6年內。”

戴維森2021年說中國(解放軍)可能在6年內進攻(收復)臺灣,時間節點是2027年。於是,不少海外媒體(包括臺灣媒體)給他的預測取了一個名字: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



美國印太司令部前任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已卸任

戴維森於2021年4月30日卸任,他的繼任者是約翰·克里斯托弗·阿奎利諾。2024年3月20日,阿奎利諾在卸任前出席美國衆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時,延續了前任的說法。阿奎利諾在書面證詞中表示,所有跡象都表明,人民解放軍將“在2027年前做好入侵臺灣的準備”。

現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是塞繆爾·帕帕羅。他是今年5月3日就任的,履職不到一個月。關於戴維森窗口,他還沒有發表公開言論。

預計隨着2027年的臨近,海外媒體對這一時間節點的報道、分析、預測和渲染,將會逐步增強。筆者在資料蒐集過程中,已經看到了諸如“戴維森窗口滴答作響”的聳人聽聞的題目。

拋開上述美國軍方和海外媒體的說法不談,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言,2027年是建軍100週年,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屆時解放軍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以什麼方式慶祝自己的百年華誕,向外界展示什麼樣的實力和決心,值得高度期待。

第二,臺灣大選。

2027年是臺灣大選年。預計大選將在當年年初預熱,年中啓動,年末衝刺。如無意外,賴清德勢必尋求連任。爲了實現連任,賴清德會不會在“臺獨”的道路上暴衝?如果他暴衝,大陸將作何反應?這些都是未知數。這些未知數,增加了2027年兩岸之間發生大事的可能性。

第三,國際局勢的演變以及美國的算計。

4年之後(2027年),俄烏衝突和新一輪巴以衝突進展到何種地步,目前難以預測。筆者有一個傾向性的看法,上述兩場衝突大概率都將漸趨平息,美國將從這兩場衝突中抽出身來。

果真如此的話,美國會不會將更多實力和精力投入到印太地區呢?

另外,如果美國認定中國是其最大的戰略對手,那麼,出於遏制中國崛起、護送賴清德連任的目的,美國會不會加大力度操弄臺海局勢,使得兩岸關係風高浪急、瀕臨攤牌。這也是未定之數。

雖然有上述3個關鍵的觀察指標,但筆者依然認爲,賴清德任內兩岸之間發生大事的可能性不大。這裏面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大陸的實力和對臺方略的定力決定了,賴清德之流不敢在“臺獨”的道路上暴衝,美國也無力插手臺海過深。

以上是筆者的淺見,立此存照。且看未來4年中,兩岸關係進展到何種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