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中國精算研究院主辦,《保險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提供學術支持的第一屆龍馬保險論壇在中央財經大學學院南路校區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包含四場主旨演講、十二個平行論壇,報告內容涵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財產保險等諸多領域。

第一屆龍馬保險論壇自啓動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遼寧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河北大學等四十餘所高校師生、多位業界專家參與,投稿論文百餘篇。

上午,論壇在學術會堂202報告廳隆重開幕。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慄崢,中國保險學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龔明華分別致辭。我校保險學院、中國精算研究院院長周樺主持了開幕式。

慄崢對各位嘉賓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我國保險業歷經多年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的地位不斷鞏固,目前正處在從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如何實現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保險業如何更好的服務國家戰略,如何更好地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健康、養老、財產等多方面的管理需求,這些均是當下亟需深入探討和交流的重要問題,也是本屆龍馬保險論壇將主題定位爲“充分發揮保險職能,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本次論壇將致力於推動保險學科的理論進步與行業的實踐發展,用成果回應國家與社會的重大關切,同時搭建一個廣泛且深入的交流平臺,促進更多專家學者在風險管理和保險領域開展學術交流與研究合作,共同繁榮保險學術研究。

龔明華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科的建設,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科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保險系科,是最早得到國際保險行業專業資格免試認證的學科,是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單位。他從多個角度談到了保險在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提到近年來保險科技在行業發展中的廣泛應用。保險科技已深度融入保險產品開發、營銷、覈保、承保、理賠等各環節,大大促進了保險行業產品創新、流程再造和管理水平提升。他提到,保險科技在推進保險創新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優化保險企業內部管理流程、降低營運成本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實際問題和限制因素,如數據治理問題、風險防控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和人才缺乏問題。他指出,在新形勢下,需要將保險機制嵌入國家新發展格局,努力提升保險服務經濟和社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

致辭結束後,進入主旨演講環節。主旨演講第一部分由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王麗珍主持。報告嘉賓分別爲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原保監會、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國家醫療保障局原黨組成員、原副局長陳金甫。

陳文輝以“做好養老金融,積極應對老齡化危機”爲題作主旨演講,陳文輝指出老齡化由人均壽命增長引致,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其所帶來的個人養老資金積累不足造成的財務問題,匯聚到社會層面將形成“灰犀牛”風險。陳文輝先生詳細闡釋了“耐心資本”的含義,指出養老金的積累符合耐心資本的要求,是我國當前積累長期耐心資本的首要途徑,養老金融發展將對我國產業體系的發展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解決老齡化問題將拉動一系列新產業發展。最後,陳文輝先生指出我國應努力形成養老金融可持續閉環,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陳金甫作題爲“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時代邏輯與發展思維”的主旨演講。陳金甫指出,加快建立我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已成爲時代命題。他就這一時代命題以及多元保障的時代邏輯進行了細緻的講解,認爲醫療保障的改革需要具備系統性發展思維。醫保的支付機制具有平衡和競爭效應,多元的複合支付機制不僅能夠平滑市場競爭格局,而且能夠增強市場差異化競爭,形成不同成色、金字塔型的供給和投資梯隊。健康系統既是時代進步的成果,更是增添強國色彩的重要部分,他強調,我們要以發展思維重塑健康生態,以強國秉賦建構保障機制。

主旨演講的第二部分由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鄭蘇晉主持。報告嘉賓分別爲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易君健教授和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李曉林教授。

易君健作題爲“How You Pay Drives What You Choose:Health Savings Accounts Versus Cash in Health Insurance Plan Choice”的主旨演講。他提到,健康保險計劃選擇的一個顯著特徵是,保費中自付費用佔比的不同會導致選擇的不一致,當所有支出都來自同一指定資金來源時,這種不一致性將會消失。他重點研究了新加坡的保健儲蓄(MediSave)計劃,該計劃允許居民用現金或保健儲蓄基金支付健康保險保費,但支付金額受到年齡和時間變化的限制。通過利用這些限制的變化,研究發現,當個人能夠用保健儲蓄基金支付健康保險保費時,投保人對價格的敏感度降低,更願意選擇更慷慨的保險計劃——這導致較低的支出水平和支出方差,以及市場中的逆向選擇減少。結果表明,心理賬戶在保險決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曉林以“中國特色風險治理與保險社會”爲題作主旨演講。他指出,事物由其結構決定,人與客觀世界的關係決定風險及其損失,風險主體依其風險觀主導風險結構,風險分層使風險觀顯性化。他認爲,風險治理,既要結構治理,又要要素管理,還要優化與所處的更大結構體的關係,達成各層次要素均勢、結構均衡,實現風險演和。他強調,中國保險對風險特徵和風險社會的進化邏輯均有重大改善,並且伴隨着保險的風險治理、價值創造和資源配置職能的發揮,相關多元主體在風險交互中實現風險保障價值、經營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多重價值循環,形成風險背景下的高效、安全、協調並富有生機的保險社會並不斷優化。

下午,分別舉行了12場平行論壇,共48篇論文入選展示環節,涉及養老保險、風險管理、醫療保險、財產保險、保險實務、保險綜合、農業保險、長期護理保險、人身保險、保險高質量發展等相關主題。報告的專家學者、師生們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並展開了深入探討。

最後,論壇進行了優秀論文頒獎儀式,該環節由王麗珍副院長主持,周樺院長和鄭蘇晉副院長分別爲一、二等獎和三等獎獲得者頒發證書。獲獎論文作者代表紛紛發表了獲獎感言,會議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第一屆龍馬保險論壇成功搭建起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廣大學者能夠在此共同探討學術前沿問題、充分匯聚智慧,以豐碩的學術成果推動保險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未來,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中國精算研究院將持續開展相關學術論壇,爲保險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會議合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