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幾朝。爲啥在曹操手中時,司馬懿老老實實幹活,辛辛苦苦賣命。而到了曹叡手裏,就開始尾大不掉。而到了曹芳曹爽手裏,就能絕地反擊,搞掉了曹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

有人不假思索地說:曹操能力強,曹爽不爭氣。能力上壓不住司馬懿。

這是一種表面上的答案,如果我們這麼說,也未嘗不可。但這種論點,你是不是覺得不夠過癮?你爲什麼會覺得不夠過癮或意猶未盡?因爲,這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看似有理,你看完了也覺得對,但對你沒有任何幫助。

爲啥沒任何幫助?因爲它很模糊。你也可以說袁紹劉備孫權能力趕不上曹操,所以最終成就沒有曹操大,但這種正確的廢話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因爲它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本質。

那麼,怎麼從本質上看問題?我們回到本文主題,曹操爲什麼可以牢牢控制住司馬懿,而曹芳曹爽不行?因爲他們沒抓住司馬懿們的本質。而曹操看透了司馬懿們的本質並利用其牢牢控制住司馬懿們。就這麼簡單,但具體什麼是司馬懿們的本質,曹操如何分析出來?又是如何牢牢抓住?這纔是本文要告訴大家的。

我的風格一直是致力於闡述一種思路,而不是講一個故事。另,本文精華在第三第四章。

一、司馬懿們的本質

1、司馬懿是世家代表

司馬氏源遠流長。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爲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爲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世家大族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爲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爲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儁爲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爲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

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這是司馬懿家族,大家可以看到,詩書傳家,有勢力、有實力、有文化,典型的世家大族。

出身這種家族,很容易出人頭地,如果確實有才華,就是帶領家族興旺之人。但是,享受了家族的紅利,也要揹負家族的重擔——凡事要以家族利益爲重。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爲

上計掾,而曹操聽說他的名聲,徵辟他到曹操府上任職。他推辭了。

之前一年(200年),曹操剛剛在官渡擊敗袁紹,獲得了關鍵性勝利。

可以看到,家族本來是讓他現在郡中任職,站穩腳跟。所以推薦他任州郡上計掾。而曹操這個突發徵辟,出乎司馬家族意外。

其實這對司馬懿個人是有好處的,因爲曹操關鍵性戰役獲勝,越早加入曹營,資歷、機會就越多。但司馬懿並沒有立刻同意,而是裝病拒絕了。這也是司馬懿一生中唯一一次拒絕曹操。

這次拒絕,既有袁紹尚未死去(202年去世),司馬家族不確定曹操能否徹底征服北方。也有曹操本身不是士族出身,世家對其觀感不佳的原因。

可見,司馬懿考慮問題是以家族爲前提的,這也是那個時代世家子弟的普遍想法——家族利益第一。

而曹操怕司馬懿騙他,特意夜裏派人查看司馬懿是不是真病了,被司馬懿裝病騙過去了。雖然騙過曹操,但司馬懿知道了一個事實——曹操不是一個好忽悠的主上。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爲

丞相

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爲

文學掾

。曹操對使者說,

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牀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

注意一個疑問,這次曹操爲什麼突然強勢起來?

原來此時,曹操已經徹底滅掉袁家,平定烏桓(公元207年),大體統一北方,這是司馬屈服的一個主要方面,消滅了北方的主要競爭對手曹操有了滅掉司馬這種家族的實力。那麼,有沒有其他方面原因呢?當然有。

司馬懿這次很痛快答應了,這是第二個疑問,爲何他不再扭捏一下?

2、司馬懿的世家本質

從上面的事實可以看出:

曹操實力大漲,具備滅掉司馬這樣世家的實力。

司馬家族以家族延續爲第一要務。

由此,司馬家族只需要再確定一件事:曹操具備滅族實力,他對不配合世家手段如何?

司馬懿們完全可以質疑,萬一曹操是個寬厚善待士族的人呢?那麼不就可以討價還價?

事實上,曹孟德早已用無數士族的鮮血證明他是個嚴苛對待不合作士族的人。

曹操的家世之類我們不再多說,總之,他對世家大族的觀感不佳。該動手從不手軟。

邊讓,兗州名士。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進入兗州,平定兗州黃巾軍,自領兗州刺史。而邊讓仗着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裏,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有邊讓同鄉人向曹操誣陷邊讓,曹操則讓郡中官員將邊讓就地誅殺。

孔融,三國名士。袁紹兵敗後,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

孔融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討烏桓,孔融又譏笑他。

三國時饑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爲不要禁酒,而且言詞之中多爲傲慢無禮。

最終,曹操指使丞相軍謀祭酒

路粹

枉奏孔融以“招合徒衆”,“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建安十三年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

以上種種,特別是殺孔融,讓世家們知道了曹操對世家的態度——

不從即殺

。孔融死後一年,曹操徵辟司馬懿,司馬懿乖乖來了。

1)司馬懿是個以家族利益爲考量的人。

2)曹操展示了自己的實力。

3)曹操展示了對待不配合世家嚴酷的一面。

那麼,很容易就可以推導出下面結論:

如果司馬懿不聽話,曹操就會搞掉他本人,而且還不算完,還會搞掉他的家族。

這就是司馬懿終曹操一世,都爲其老老實實打工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家可以看到,曹操洞悉了世家兩大本質——一以家族利益爲第一,二某些世家子弟爲了家族利益可以妥協,而某些不會妥協。

怎麼對付?能妥協的就留下來用(如司馬懿),不能妥協的就堅決幹掉(如孔融)。不但幹掉本人,連家族一起幹掉。順便爲其他中立世家立威。

這就是司馬懿們的世家方面的本質。

所以,終曹操之世,司馬懿老老實實。爲啥?曹操可以用家族脅迫他。而他要爲整個家族着想。個人想法不重要。所以,在日後孫權想搞掉關羽向曹操稱臣時,司馬懿在分析孫權時,公開效忠,支持曹操稱帝,爲什麼?保全家族而已。

《晉書·宣帝紀》:既而從討孫權,破之。軍還,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答曰:“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3、司馬懿個人本質

而曹操還看透了司馬懿個人的本質——畏強欺弱

第一次以禮相待請你你不來,第二次統一北方,外加殺了孔融,你怕了就來了。這是什麼?

這就是畏強欺弱啊。

兩次的接觸,雖然曹操和司馬懿還沒碰面,卻已經摸透了他的個人本質:

一開始不老實,敲打幾次就老實了。

對付這種人怎麼辦?

不停敲打,讓他一直處於緊張狀態。

司馬懿在曹操那裏,任勞任怨,實在挑不出什麼毛病。曹操爲了保持對他的壓力,搞了個啥理由?

“鷹視狼顧”

鷹視狼顧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排除真正的厭惡,曹操說這些話打擊司馬懿,無非是讓他有危機感,曹丕出面保他,他就會死心塌地在曹丕手下幹活。一打一拉,僅此而已。

就這樣二招,之後威震天下的司馬宣王被曹操控制得服服帖帖。

二、從曹叡開始,曹家逐漸駕馭不了司馬懿

曹操這一套,曹叡就沒學會,或者說學會了,沒學好。

1、曹叡不會駕馭司馬懿個人

魏明帝曹叡是個寬厚有擔當的人,他看不透司馬懿本人的特質。反而被司馬懿發現了他的寬厚擔當這個弱點。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逼迫張郃追擊,借諸葛亮之手趁機搞掉了張郃,從此開始在西北軍中威望大漲。而曹叡不但不敲打他,反而在戰後增加了他的封邑。

宣王(司馬懿)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

曹叡的寬厚與擔當,被他當成了軟弱可欺。

如果司馬懿是個淳樸君子,或者是沒什麼家世可以被拉攏的人,曹叡這麼做,會讓他感激涕零。可惜他不是,他還是那個畏強欺弱的司馬懿。

他更加肆無忌憚。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那次)。期間,想盡辦法逼迫司馬懿出戰,甚至連送女裝都想出來了。

司馬懿不願意出戰,也不想自己的名聲和威嚴受損。面對衆將的責難,他把不出戰的責任推到了曹叡身上。說皇帝不讓我出戰。這是什麼行爲?

諉過於上

讓皇帝給你擔責任,把屎盆子往皇帝身上扣。曹叡還就認了。派人監軍併發了詔書禁止出戰,爲司馬懿不出戰的行爲背書。

這樣,其實曹叡的威嚴受到了損失,而司馬懿絲毫不損。

曹操不可能這麼慣着司馬懿

如果是曹操,會很開心看到司馬懿被衆將所刁難,然後狼狽不堪,威信大損時,給他個戴罪立功的待遇。這樣反而司馬懿會老老實實。

2、曹叡不會駕馭司馬懿家族

曹叡執政期間,司馬懿南征北戰,立下戰功無數。曹叡對其信任有加,每次都有獎賞。最終,司馬懿本人封太尉,兒子都是列侯。這讓後面的皇帝怎麼玩?

不但如此,他還重用司馬家族之人。

司馬懿兄弟

曹叡

繼位,欲啓用司馬孚,問身邊的人:“司馬孚有他兄長的風範嗎?”身邊的人回答說:“和他的兄長很相似。”曹叡說:“我有

司馬懿

兄弟二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於是任命司馬孚爲

度支尚書

。度支尚書,魏文帝

曹丕

時開始設置,掌管國家財政。

兄弟倆一內一外,一個掌控內政財務大權,一個掌控外部軍,隊。

尤其是曹真死後,司馬懿在世家的屬性上,增加了軍中威望一項,司馬家就已經不是普通世家大族而是牽涉軍政兩界的龐然大物,還能一手掌兵權一手掌財務。魏明帝何其糊塗。

顯然,曹叡沒有洞悉世家的本質——家族利益第一,一旦有什麼事和家族利益相違背的,必然生變。

司馬孚貌似忠厚,這老頭子活了九十多歲,死的時候還宣稱自己是魏臣,高平陵政變時可一點都沒手軟,

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你真信了他骨頭都剩不下。

“大魏純臣”司馬孚

三、曹爽看不透司馬懿的命門所在

曹爽輔佐曹芳繼位,逐步讓共同輔政的司馬懿靠邊站了。但是,曹爽還是忘了一點:如何徹底拿捏住司馬懿?他的命門在哪?

1、子嗣對老人更重要

對一個世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家世傳承。

那麼,以世家爲最重的司馬懿,最看重的東西是什麼?這個東西也就是他的死穴。能夠拿捏他的死穴,就能讓他俯首帖耳爲曹爽所用。

是子嗣啊,是傑出的子嗣啊!

沒有優秀的後代,司馬懿爲啥要玩命一搏?即使自己贏了,兒子掌不住局面,後面不還是會被翻過來的嗎?所以還不如老老實實當忠臣當到死。

而司馬懿有兩個好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啊。

知道如何控制司馬懿嗎?將二子帶在身邊,時刻不離。敢有異動,這就是人質。

要知道,司馬懿不是四五十歲的人了,他當時已經六十多了,他不可能再有機會生出或者培養出這麼傑出的後代了。所以,如果控制了二子,也就控制了司馬懿。

同樣,這兩位也是司馬家的傑出後代。因爲除了這二位,司馬家同輩份後面掌權後也沒出什麼傑出人才。

所以,曹爽的做法應該是時刻把司馬師司馬昭帶在身邊監控。讓司馬懿賣命。試想,曹爽帶着司馬師兄弟一起去高平陵拜祭,司馬懿會反叛嗎?顯然不會,風險太高,收益太低,划不來啊。

不管成功不成功,自己倆兒子先死了;那成功了又有什麼意義呢?司馬懿兩年後就死了啊。

而曹爽顯然沒有洞悉這個本質。他不管司馬師兄弟,而是集中力量打擊司馬懿,最終,逼得司馬懿再次祭出了裝病絕招,成功過關。一看就是不讀歷史。難道不看看司馬懿以前裝病的黑歷史嗎?

2、司馬師纔是關鍵

曹爽不但沒限制司馬師司馬昭,還在眼皮底下,讓司馬懿將司馬師運作成了中護軍。

什麼是中護軍?讓我們看看中護軍的職責:

掌管

禁軍

、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制諸武將。

司馬師是什麼人?是能在家陰養死士三千的主兒。他掌管了禁軍,掌握了低級武官的選拔權。自然是耗子掉進米缸裏,提拔上來的都是忠於司馬家的人。

司馬師

最終,司馬懿敢於悍然發動兵變的根本原因:1)司馬家後繼有人,司馬師才堪大任。2)司馬師掌握了禁軍中大批中下級軍官,並有死士三千,可以快速掌握洛陽城。

四、總結

司馬懿的本質是什麼?對家族,是一個世家的掌門人,他要對家族負責;對自己,他是一個畏強欺弱的人,他更傾向於臣服於強者,要不斷給他壓力。

如何制服司馬懿?

一要控制他的家族,對中青年的司馬懿,控制他的兄弟長輩;對老年司馬懿,控制住他族中傑出子弟,以司馬師爲代表。

二要壓住他個人,朝中設個對頭,壓制住他,或者尋隙彈劾他。一直讓他處於高壓之下。

這是曹操控制他的原因,也是曹叡、曹芳、曹爽無法控制他的原因。

看透本質,解決問題就是這麼簡單

,不要管什麼鷹視狼顧,那都是扯淡騙人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