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消費日報

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部署“路線圖”

多地推動提升傳統制造業“含綠量”

近段時間以來,湖北、陝西、山東等地加快部署新質生產力發展“路線圖”。記者梳理發現,各地主要圍繞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營商環境等多個領域佈局,促進產業煥“新”提“質”,經濟“含綠量”顯著提升。

科技研發創“新”提“質”

各地在謀篇佈局新質生產力時,不約而同地將創新列爲發展重點。

對傳統優勢製造業,廣東利用數字技術進行改造,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升生產效率;對未來產業,穩步推進場景應用豐富程度,打造全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和產業集羣。廣東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袁綱表示,廣東着力打造國際一流創新平臺,瞄準產業科技“卡脖子”技術領域和戰略必爭領域,吸引集聚產業科技高端創新人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和人才鏈融合發展。廣東省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羣”連續4年居全球第二,全省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居全國首位。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山東省副省長宋軍繼表示,接下來將緊緊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他透露,山東正在研究制定“新質生產力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將於近期印發實施。

今年一季度,天津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3.49%。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介紹,下一步將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煥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比如,着力培育城市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功能,依託科技資源和製造業的配套優勢,聚力打造區域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來明認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各領域的創新,以及這些創新成果在更大範圍內的擴散應用,共同構成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是新質生產力的整體呈現。總的來看,我國新動能正持續成長壯大,成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綠色轉型賦“能”增“效”

川西高原的雅礱江奔流不息,沿江的水光互補項目、抽水蓄能電站,仿若巨大的“充電寶”,平抑着風、光等綠電的波動。同時,四川推動綠氫全產業鏈發展及推廣應用,統籌推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四川聯合重慶打造“成渝氫走廊”,以成都、重慶爲樞紐,串聯節點城市,形成一條氫能創新、示範應用的走廊。

向綠色要發展效益、從綠色中尋找競爭優勢,正成爲地方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路徑。

目前海南深入打造“清潔能源島”,大幅降低碳足跡,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78.5%,位居全國前列。“我們將探索更多變‘碳’爲‘寶’的實踐路徑,建設清潔能源島2.0版,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等綠色產業,推動綠氫‘制儲輸用’,推進石化新材料等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小明說。

“我們將發揮福建在清潔能源、綠色產業上的優勢,大力發展動力電池、海上風電、新型儲能等產業,壯大綠色服務業,打造節約、循環、綠色低碳的供應鏈。”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趙龍介紹,福建將盡快實現全省製造業企業100%使用清潔和綠色電力。

江蘇以數智、綠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煥新,省財政專門安排2億元獎補資金啓動實施化工企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行動。江蘇省副省長鬍廣傑表示,接下來將以落實國家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爲契機,實施工業企業技改項目貸款貼息、設立技改項目專項貸款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動鋼鐵、石化、建材等傳統產業先進產能的比重持續提升。

在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看來,我國未來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進一步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做強綠色製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未來綠色低碳和節能板塊有望繼續得到資金青睞。

營商環境鋪“路”築“基”

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進程中,多地強調“改善營商環境”這關鍵一招。

比如,遼寧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爲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先手棋”“關鍵仗”,不斷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優化政務服務,着力惠企利民,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遼寧實際、具有遼寧特色的新路子。

吉林已連續四年把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作爲“新春第一會”。吉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蔡東表示,今年吉林還將組織實施“營商環境優化重點行動”,確定了40項具體攻堅舉措,就是要從“關鍵小事”抓起,打造“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的一流營商環境。

浙江省中小企業法學研究會會長鬍祥甫認爲,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胡祥甫說,要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新的產業形態、新的經營模式,民營企業須投入更長的時間、更大的投資、更多的人力物力。這就需要政府牽頭各方共同努力建成一個長期穩定、可預期、有安全感的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表示,下一步,北京將堅持問題導向,以提升企業的獲得感爲最終目標,努力打造營商服務的“北京服務”品牌。 (綜 合)

相關文章